18 把我的腰修得细长一些(1 / 1)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

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

1780—1867年

从文艺复兴以来,艺术家对人体的构造可谓了如指掌。不论是画人还是神,人体结构总不会有什么大的偏差。然而,有这么一个号称追随古典画法的人,却在完全不顾最基础技法的同时,又生生画出了曼妙而不合人体比例的美女。对美的追求与科学正确的构图冲突吗?

18世纪的时候,法国这片土地上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也诞生了提倡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古典美的画派——新古典主义。这个画派有两个代表人物,一个是奠基人革命画家大卫,另一个就是他的学生安格尔。

安格尔在当时法国画坛的地位非常高,几乎是正统艺术学院的最高领导人。而他的画风也一直影响到今天。他的厉害之处,恐怕就是他笔下的女性题材作品了。

其实,凡是古典风格的作品,从古至今最少不了的就是女性题材。比如说比例完美而又略带男性美的断臂维纳斯、神秘的蒙娜丽莎,还有拉斐尔笔下的唯美圣母。但是这些艺术家在创作以女性为主题的作品时,都不可避免地带有私心,他们希望用女性的美来传达自己的某些想法或思考。

但安格尔不一样。他说:“呵,我可没有你们那么多小九九,我就只想单纯地画女性,极致地去表现女性的古典美。”而他也确实做到了。就算是从现在往前再推300年,女性古典美的最高峰也是安格尔。但要真正认识他,恐怕还要从他被批判的地方说起。

《泉》(The Source)

1856年

安格尔其实画过许多幅土耳其后宫题材的画作。因为当时18世纪的法国贵族圈子流行着东方艺术,他们喜欢中国瓷器,也对那具有浓烈东方情调的土耳其后宫生活极感兴趣,这可能是贵族们无所事事之余生出来的“偷窥欲”。以至于表现土耳其后宫闺房的艺术作品,在那个时代成为一种潮流。安格尔也紧跟市场画了好几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这幅《大宫女》,它被称为史无前例的作品。

这幅画很简单,主题就是一个没穿衣服的女子半躺在**,她用左臂的手肘撑在**,背对着我们,脸扭过来一半多,没有什么表情。你可能会问,这跟洛可可时期布歇[3]的绘画风格区别在哪儿啊?为什么安格尔这幅画被称为古典女性作品呢?

首先,其色调是一种偏向沉稳的暗色调,女子后方是大面积的深褐色背景,右手边也是一张绣满花纹的深蓝色窗帘。其次,长久以来女性**在古典绘画中都是颇受喜爱的题材,但**绝不等同于情色,安格尔的这幅**作品就比布歇的作品要含蓄得多。

我们在这幅画上几乎找不到任何感官上的刺激——没有波澜壮阔的剧情,也没有**的人体器官,这幅画所包含更多的是在精神层面上对人体美的欣赏。更绝的是,就算你在这幅画面前凑得再近,也找不到一丝一毫的笔触。安格尔仿佛在说,这不是他画的,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画中的女子侧身横躺在一堆凌乱的被褥上,窗帘的一角被她用右手压在腿上,手上还拿着一把孔雀羽毛做成的扇子,扇子盖着女子的臀部。安格尔仿佛把颜色过渡的手段用尽了,从红润,到金黄,再到光线照射下的白皙。这时,女子回过头来,她头上裹着一块中东风情的头巾,五官精致,细腻,肌肤一尘不染,女子的头和臀部中间是曲线完美的腰。你想呀,她背对着我们,而脸又扭过来看着我们,这时候她的腰就不太舒服,得扭一下。而这一扭,就扭出了大问题。

《大宫女》(The Grande Odalisque)

1814年

大多数人乍看这幅画都会感叹她的美丽,但多看两眼就会发觉不对:这位大宫女的腰,好像细长得有点过分。当时的评论家们看了安格尔这幅《大宫女》就开始“喷”了:“这画的是人还是鬼?这女人的腰,至少多了三节脊椎骨。这还是伟大的新古典导师大卫的学生吗?大卫教给他的古典技法,他都忘了吧。”还有人直接说:“可怜的大卫教出来安格尔这么一个坏学生。他为了画出自己心目中完美的形象,随便地把人体当作橡皮泥一样拉长缩短。”

安格尔的另一幅《瓦平松的浴女》,也因腿的比例不合理遭到了同样的质疑。他真的画错了吗?事实上,安格尔这样的做法,在艺术史中是有据可查的。文艺复兴时期,波提切利画了一幅蛋彩画,叫作《维纳斯的诞生》,画里维纳斯比例修长,曲线优美。为了达到画家想象中完美的比例,维纳斯的脖子被刻意地加长了,以至于被许多人诟病说维纳斯的脖子是加长版的林肯轿车。

安格尔是不是有意去学习前辈的方式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评论家的嘲讽丝毫不能动摇安格尔。他们的质疑或许是对的,大宫女的腰确实被安格尔人为加长了,可是这又怎么样呢?可能就是因为这段多了三节脊椎骨的腰部,才使她如此柔和。假如我们把这三节骨头拿掉,让大宫女完全遵从正常人的比例,那么她可能就仅仅是千千万万幅**女性油画作品中的一个,而不是一幅举世名画了。

《瓦平松的浴女》(The Valpincon Bather)

1808年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将安格尔归为“新古典主义”的代表画家,而不是一位纯粹模仿古人的工匠。在他那颗热爱古典艺术的心中,也藏有强烈的创新精神。

安格尔的《大宫女》在沙龙里公开展出后,不少评论家吓坏了,他们捂着眼睛破口大骂安格尔,说他伤风败俗,说他侮辱古典艺术。因为安格尔画的**并非来自某段古典故事,而是现实中的一个普通女子。然而,仔细想想,评论家们的说法是不是有些掩耳盗铃?只有当你内心不纯净,才需要为自己的窥私欲找一个借口。但如果你真的理解了古希腊与文艺复兴的古典美,就会发现真正的古典美正是像安格尔这样,去纯粹地欣赏和热爱“人”这件天生伟大的艺术品。

意公子说

安格尔是幸运的。他在新古典的路上虽然遇到了极大的挫折,却也在有生之年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他开办了自己的学校,被选为皇家美术学院院士,还担任了罗马法兰西学院院长。

他成为这个时代艺术的代表性人物。因为在他的作品中像《大宫女》《泉》这类细腻安详,甚至说是静穆而伟大的肖像作品,深受普通大众的喜爱。而他作为美术学院院长,也将老师大卫和自己的一套古典艺术创作理论广泛运用到教学中。

[1]. 《夜巡》描绘的场景其实发生在白天,只不过后来因为画面昏暗而被人们错误地命名为《夜巡》。

[2]. 毕加索和达利这两位20世纪的大画家都以《宫娥》为题材进行过创作,毕加索还声称自己有57幅画的灵感都来自《宫娥》。

[3]. 弗朗索瓦·布歇(Francois Boucher, 1703—1770年),法国画家、版画家和设计师,是一位将洛可可风格发挥到极致的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