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暗示让别人注意自己的错误(1 / 1)

心静的力量 卡耐基 609 字 4个月前

对那些敏感的人,用巧妙的暗示让他们改正自己的错误往往会收到奇效。

一日中午,查尔斯·史考伯路过他的一家钢铁厂。他看见几个工人正在抽烟,而在他们头上正好有一块写着“禁止吸烟”的牌子。史考伯并没有指着牌子制止他们抽烟,而走到那几个人面前,给每个人一个雪茄,这才说:“各位,如果你们能去外面抽这些雪茄,我会非常感激。”几个工人马上意识到他们违反了纪律,但史考伯不但没有指责他们,反而给他们每人一个小礼物,这让工人们此后更敬重他,也更自觉。

约翰·华纳梅克也曾运用这个技巧。华纳梅克每天都去费城他的大商场里转一转。一天他发现柜台前有个顾客在等着买东西,却没有任何一个售货员理她,售货员们都聚在柜台的另一头谈笑着。华纳梅克什么也没说,他进到柜台里面,热情地跟那位女顾客打招呼,并叫售货员帮助包装货品,然后就走了。

众所周知,官员们常因为工作很忙无法接待民众而受批评。但有时是因为他们的助手们不想让他们的上司太累。卡尔·兰福特当了多年的奥兰多市的市长。他经常对他的部下说,不要阻拦民众来见他。他宣布实行“开门政策”,但是,来访的市民们还是被他的秘书和下属们给拦在办公室的门外了。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让人卸掉了办公室的大门,他的下属们也知道不能再拦了。就这样,这位市长真正地做到了“开门政策”。

要想改变别人,而又不让他生气,只需要变换一种说法。大部分人在赞扬完了别人,转到批评之前,都会用一个词“但是”。例如,要改变一个孩子不专心读书的态度,我们往往会这么说:“约翰,我们为你感到骄傲,这个学期你的成绩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如果你在代数方面再多下点功夫的话,就更好了。”约翰在听到“但是”之前,感觉很好。可“但是”一出现,他马上怀疑这个赞许的可信度。他开始感到,这其实是个批评,他因此而反感。我们要改变他的愿望很可能因此而无法实现。

假如我们把“但是”换成“而且”,那就好多了。让我们试一下:“约翰,我们真为你骄傲,这个学期你的学习取得了进步,‘而且’如果你在代数上再多下点工夫的话,就更好了。”这一回,约翰会很愉快地接受这份赞许,因为他感觉到了赞扬和鼓励,而不是批评。他会愉快地按照我们希望的那样去做。

对那些敏感的人,用巧妙的暗示让他们改正自己的错误往往会收到奇效。下面是罗得岛的玛姬·杰克在我们的课程中讲述的,她是如何让一帮懒惰的建筑工人给她盖房子的同时又帮她打扫干净的故事。

起初,杰克太太每天下班回家之后,总是看到满院子的木屑。她没有说工人们什么,因为他们分内的活干得很好。等工人走后,她和孩子们把院子里的碎木头收拾起来,并整齐地在屋角放好。第二天早上,她对工头说:“你们的工作太出色了,我很喜欢昨天晚上这种整洁的样子,而且也不会冒犯邻居。”从此,工人每天下班前,都会收拾好碎木头,并整齐地放到一边。

要改变一个人而不引起伤害的重要原则是:

“用巧妙的暗示让他注意到他自己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