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60年9月,英法联军逼近北京,京城危急。咸丰帝带着皇后钮祜禄氏和懿贵妃叶赫那拉氏以及一班亲信,逃亡到热河行宫。被咸丰帝留在京城的恭亲王奕??则跟侵略者议和,最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签订后不久,咸丰帝就在公元1861年8月22日去世了。他的遗诏里主要讲了三件事:第一,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第二,命御前大臣载垣、端华、景寿,大学士肃顺和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辅佐新帝。第三,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御赏”印章,授予皇太子载淳“同道堂”印章。

咸丰帝自以为这样将权力分散开来,有助于年仅六岁的载淳坐稳龙椅。可谁知道,这却成了一场宫廷政变的源头。

载淳的母亲懿贵妃叶赫那拉氏是个权力欲望极强的女人,刚刚坐上圣母皇太后的宝座、上徽号慈禧,就迫不及待地揽权。她说皇帝年幼,无法处理朝政,就让御史董元醇奏请两位皇太后垂帘听政。

董元醇按照慈禧太后的意思写了奏章,然后两位皇太后召见八位顾命大臣,希望他们同意奏请。载垣等人当然不愿意让她们掌权,就以“本朝未有皇太后垂帘”为由进行反对。

两位皇太后和八位顾命大臣就此进行了激烈辩论,他们声音很大,把六岁的载淳吓得在龙椅上大哭起来。双方大吵了一架,最终也没达成一致意见。

在热河行宫,八位顾命大臣的势力自然胜过两位皇太后,慈禧只好暂时收敛。她表面上虽然向八大臣妥协,但心里却从来没有放下过垂帘听政的念头。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她把目光投向了北京,因为那里有她想要结为同盟的人——恭亲王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