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在虎门公开销烟,震惊中外,成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公元1840年6月,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在英国侵略者的威胁下,腐朽的清政府很快妥协。最终的结果便是被道光帝派去禁烟的林则徐成了替罪羊,职务被罢免,朝廷又派琦善、奕山等投降派去与英军议和。在英军炮火的威胁下,清政府和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广州和约》。
但是《广州和约》刚刚签订,驻扎在广州的英军就四处骚扰百姓。他们来到城北的双山寺,发现寺里存放了一些棺材,英国军人觉得很好奇,就打开棺材查看里面的尸体。这些棺材停放在双山寺多年,里面的尸体早已化成白骨,英军开棺暴骨的行为令老百姓十分愤怒。
公元1841年5月29日,两个英国军人来到三元里村,他们任意抢夺村民的财物,使人们心里的怒火越发旺盛。这时,村民韦绍光的妻子李喜外出归来,正好碰上这两个英国军人。李喜虽然是个村妇,却十分貌美,两个英国军人看了不由心动,就上前调戏。村民看见后立刻通知了韦绍光,韦绍光领着几个村民扛着锄头、扁担就冲了过来。
两个英国军人还没反应过来,就被锄头、扁担当场打死。随后韦绍光他们把英军的尸体扔进粪坑,然后召集村民开会。
“我们今天打死了英国人,他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怕他作甚?只要他们敢来三元里,我们就让他们竖着进来,横着出去!”
村民们义愤填膺(44),振臂高呼,决定一起对抗英军,保卫家园。他们相约以庙中“三星旗”作为指挥战斗的令旗,宣誓“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打死无怨”。他们先把村里的老少妇女转移到安全的地方,然后又联络了附近一百零三个乡的老百姓,准备并肩作战对抗英军。
英军躲在四方炮台里不出来,老百姓拿他们没办法。于是他们就制定了一套“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作战方针,先把英军从四方炮台里引出来,然后再一举把他们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