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除了要割地给侵略者外,还要大量赔款。这些赔款国库里拿不出来,清王朝就把巨额赔款转嫁到百姓身上,从老百姓身上大肆搜刮钱财。
老百姓本来就遭受着地主阶级贪得无厌的压榨,日子过得十分艰难。现在清王朝又让他们来承受政府无能的后果,生活上更是雪上加霜,越发过不下去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宣扬人人平等、不分贵贱的人出现了,他就是洪秀全。
洪秀全出身于农民家庭,他从小熟读“四书”“五经”,被家里人寄予很高的期望,希望他考取功名,当官后改换家里的门庭。洪秀全也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他更加刻苦勤奋。但是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
深受打击的洪秀全因此放弃了考取功名、走上仕途的想法。这时候,他遇到了一个外国传教士,这个传教士正在街上宣讲教义。洪秀全闲来无事就站在旁边听了半日,又得到了一本基督教的传道书《劝世良言》。
这本书如同一把钥匙,为洪秀全打开了人生的另一道大门。书中宣扬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不分贫富贵贱,崇拜上帝就能进入天国。这些理念给了洪秀全启发,他也想建立一个人人平等、不分贵贱的世界,这样人们就不会生活得如此痛苦,世道也会变得安宁平和。于是,他开始四处宣扬自己的想法。
他说:“我是奉天父之命来解救普罗大众的,天父说人人都是平等的,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你们相信天父,将来就能过上太平日子。”
他不断地宣扬,身边的亲戚朋友有追随他的,也有厌恶他的。他为了表明自己,还与儒家思想决裂,把家里的孔孟牌位都砸了。他的这种行为受到了族人和卫道士的强烈攻击,洪秀全只好和同学冯云山等人去广西传教。
经过一段时间,传教的效果并不怎么好,洪秀全就回到广东撰写教义书籍,而冯云山则去贫困的紫荆山继续传教。等到洪秀全再来找冯云山的时候,冯云山已经建立了“拜上帝会”,教众达到三千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