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乾隆出巡讲究排场,开支巨大,劳民伤财,这也是他六次南巡有弊的一面。他每次南巡都要四五个月的时间,随驾当差的军人三千名左右,约需用马六千匹和船四五百只,还有几千名民工。
而地方上也知道这位皇上的喜好,总是把排场搞得很大,用来迎接圣驾,有时候一次就要花掉二三十万两银子。乾隆坐船顺着大运河南下游江南的时候,地方官员安排人在河岸两旁搭满戏台和彩棚,一定要让乾隆皇帝感觉自己被万民敬仰。
像扬州这个乾隆最喜欢的地方,经济发达、商人云集。乾隆喜欢看自己治理下的地方经济发达、百姓安居乐业的场面,所以商人就迎合他的喜好,绞尽脑汁要让乾隆看到扬州的富裕。城里的大街小巷全都铺上锦毡,路旁挂着绸帐,看起来十分富丽堂皇。
有钱的盐商还自己出钱帮乾隆修行宫,里面的亭台楼阁、古董摆设都十分奢华,甚至连痰盂都镶上了银丝。乾隆见了这样的行宫非常高兴,赏给那些孝敬他的盐商们一人一顶官帽子,让他们也过一把做官的瘾。
有些大臣对乾隆南巡的奢侈表示不满,说乾隆每次南巡都给当地老百姓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他走之后,老百姓的生活就变得十分艰难。但是乾隆根本不相信这些,还是坚持南巡,直到和祖父康熙一样去了六次之后才罢休。
相关链接:
南巡小故事
有一年,乾隆带着和珅、刘墉等人下江南。
一路上看着人来来往往,乾隆就想考考刘墉,因为刘墉有才,平时老让他吃瘪,他想找个机会治治刘墉。不过他不能做得太明显,就先问和珅:“和珅,你说我大清一年要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啊?”
当时可没有全国范围内的人口普查,和珅就算再能干也回答不上这样的问题。而且他明显感觉到这问题不是冲自己来的,乾隆的目的是要考刘墉,所以他连忙低头答道:“奴才才疏学浅,答不上来。”
刘墉在旁边笑了一笑,乾隆立刻问道:“刘爱卿,你这样笑的意思是你知道答案?”
刘墉不紧不慢地说道:“臣的确知道答案。”
乾隆大感有趣,没想到这种问题还有答案,就对刘墉说:“那你说说看?”
刘墉回答道:“禀告皇上,大清一年生一个人,死十二个人。”
乾隆不高兴了:“我堂堂大清,每天多少婴儿落地,多少人终老,怎么才这点人啊?”
“皇上,每年出生的都是同一个属相的人,那不就是一个人吗?每年死去的人总共也就十二个属相,那不就是十二个人吗?”
乾隆想想也有道理,就没什么话说了,想治治刘墉的想法也落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