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失去了太子之位,等于给了其他几位阿哥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于是,除了胤礽之外的其他八位成年且有实力的阿哥都进入了夺取皇位的战场。应该说,他们一直都在这战场上,只是之前隐蔽很深,直到现在才亮出各自的实力。
其中,大阿哥胤禔(23)和三阿哥胤祉(24)算是孤军奋战,胤禔在平三藩中立下战功,却迷信喇嘛,用魇镇(25)的方法谋害胤礽,后被三阿哥胤祉揭发,彻底失去了夺嫡的机会。这个胤祉则是一个很有趣的人,他主持编撰了《康熙字典》,总是在康熙面前表现出一副书呆子的样子讨康熙喜欢,不过他私底下也四处结党,想要继承皇位。康熙虽然是个爱学习的人,但是却不喜欢胤祉这种举动,所以胤祉也没有了继承皇位的机会。
另外两个有实力竞争皇位的是四阿哥胤禛(26)和八阿哥胤禩(27)。九阿哥胤禟(28)、十阿哥胤?(29)、十四阿哥胤禵(30)都是支持八阿哥的,而十三阿哥胤祥则是四阿哥的支持者。
八阿哥胤禩出身并不高,他的母亲原本在辛者库做事,因为貌美成为康熙后宫里的一员。但是胤禩天资聪颖,才华优越且待人宽和,还懂得广结人缘,赢得朝堂上下交口称赞,甚至被称为“八贤王”。再加上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四阿哥胤禵及其背后支持者的支持,胤禩的风头十分强劲,被立为太子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这让康熙很不满意,康熙心里始终怀念旧太子,又觉得胤禩出身不高,做事高调,不合他的心意,就抓住机会削弱胤禩的实力。有一次康熙过生日,胤禩因为母亲的忌日不能去亲自拜寿,就送了两只鹰去,谁知道鹰拿到康熙面前的时候居然奄奄一息。这可太不吉利了,虽然康熙心里清楚,这件事背后一定是有人陷害胤禩,但是他一心想要削弱胤禩的实力,就借机发挥停了胤禩的俸禄。虽然后来又恢复了胤禩的俸禄,但是胤禩的地位也止于贝勒了。
九子夺嫡的最终胜利者是四阿哥胤禛,相比于其他几位阿哥对皇位表现出来的急切,胤禛就显得太悠闲了。
他十分了解康熙,深知康熙对胤礽的重视。所以,在胤礽第一次被废的时候,他表明态度支持胤礽,在康熙心中加了不少分。而胤礽再次被废之后,他表现得痛心疾首,却没有夺取皇位的意思。他吃斋念佛,一副富贵闲人的样子,赢得了康熙的信赖,曾两次代表康熙祭天。
而他在处理朝政方面也有超群的能力,又善于结交能人,暗地里培养了自己的势力。关键时刻他还通过隆科多稳定京城局势,又通过年羹尧控制胤禵和稳定西北地区,最终一举夺得皇位。
相关链接:
正解“阿其那”“塞斯黑”
胤禛登上皇位后,为了彻底消灭八阿哥的势力,下令将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的名字分别改为“阿其那”“塞斯黑”。
这两个名字是满语,有人说是“狗”和“猪”的意思。但事实上,经过专家考证,满语中的“狗”和“猪”并非读作“阿其那”“塞斯黑”,这是一种误传。“阿其那”“塞斯黑”真正的意思是“菜板上的鱼”和“讨厌鬼”。意思就是八阿哥胤禩已经无力回天,再也没办法和自己竞争了,不过是菜板上的鱼,随便自己斩杀。
雍正的这个做法在后世的史学家看来有些多余,反而显得他心胸狭窄。幸好乾隆登基之后,就把这两个叔叔的名字改了回来,算是帮雍正弥补了一下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