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八岁登基,做了六十一年皇帝,一共生了三十五个儿子、二十多个女儿。其中活下来且序齿(21)的儿子有二十四个。康熙一生好学不倦,对子孙的教育特别认真严格,所以他的儿子大多都很优秀。

优秀的儿子多了,也是个麻烦,因为康熙能够传下来的皇位只有一个。于是,康熙末年就上演了一场九子夺嫡的大戏。

当然,康熙帝这么聪明,怎么会没有预见到这一点呢?其实他早就清楚,自己的这些儿子,个个都聪明能干,也大多对自己的皇位有兴趣,所以他早早就立了一个皇太子,那就是二阿哥胤礽 (22)。

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为什么不立长子为皇太子呢?有两个原因:第一,二阿哥胤礽是康熙的第一任皇后赫舍里氏所生,就身份而言他是嫡子。第二,胤礽的母亲是索尼的孙女,从小和康熙青梅竹马,感情特别好。但是她在产子的时候正好赶上吴三桂造反,受了惊吓,难产死了,只留下胤礽这个儿子。康熙因为怀念赫舍里氏,所以对这个儿子就十分看重,一改满人不立太子的习俗,立了清王朝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皇太子。

可惜胤礽不长志气,他被立为太子之后,就以太子的身份参与朝政。但是康熙在位时间实在是太长了,连带着胤礽也成了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太子。他两岁就当了太子,到五十一岁死的时候也没有真正坐上过龙椅。

儿子要扩张手中的权力,康熙却不答应放权,这就是胤礽和康熙之间最根本的矛盾,所以胤礽私下里对康熙颇有怨言。再加上胤礽从小被康熙宠爱,性格张扬跋扈,十分骄横,其他阿哥都盯着他的一举一动,不时把他的错处汇报给康熙。到康熙四十七年的时候,康熙终于无法忍受胤礽,宣布废掉太子。

但是一年之后,爱子之心战胜了愤怒,康熙又恢复了胤礽的太子身份。原本以为胤礽经过一次废立之后,就会改变自己的行为,变得谨小慎微。谁知道,他完全没有吸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他总结自己第一次被废的经验就是缺乏大臣的支持,所以他集结党羽,对所有反对他的人打击报复。康熙失望至极,在康熙五十一年再次下诏废掉太子。

从此胤礽就被圈禁,直到雍正登基,才郁郁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