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萨一战,清军打败沙俄军,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沙俄政府很不满意,却又不敢再和清王朝直接对抗,就背后唆使蒙古族的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进攻漠北蒙古。

当时,蒙古族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这三个蒙古中,漠南蒙古早已归顺清朝,其他两个也对清朝表示臣服。

准噶尔是漠西蒙古的一支,长期在伊犁一带过着游牧生活。他们的首领噶尔丹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准噶尔在噶尔丹的统治下势力强盛。噶尔丹先通过自己的实力统治了准噶尔部,然后兼并了漠西蒙古的其他部落,将漠西蒙古整个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

但是他并不满足于统治漠西蒙古,公元1687年,曾经代表沙俄与清王朝进行谈判且最终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的戈洛文,策动噶尔丹进攻漠北蒙古。噶尔丹本来就和漠北蒙古不和,自然愿意在沙俄的支持下进攻漠北蒙古,扩张自己的领土。

漠北蒙古的实力不如噶尔丹,奋力抵抗了一段时间后,还是失败了。几十万漠北蒙古人逃难,请求清王朝保护。

康熙派使者到噶尔丹那里,责令他把占领漠北蒙古的地方还给漠北蒙古,退回自己的地方去。噶尔丹根本没把清王朝的命令放在眼里,不但不退兵,反而还举兵攻打漠南蒙古。

康熙这下不高兴了。这时候的康熙已经平定了国内的叛乱,又收复了台湾,赶走了沙俄侵略者,正是志得意满、意气风发的时候,噶尔丹的行为是在挑战他的天子权威,他决定亲征噶尔丹。

御驾亲征可不是小事,一般来说,皇帝只要稳坐龙椅,坐镇京师遥控指挥即可。一国之主要亲临前线去指挥战斗,只能说明康熙帝这次真的被惹怒了。公元1690年,康熙帝兵分两路,左路由抚远大将军福全率领,右路由安北大将军常宁率领,康熙帝亲自带兵在后面指挥。

噶尔丹的实力还是不容小觑(18)的,右路军很快就被他打败了,他一路打到了离北京只有七百里的乌兰布通,气焰十分嚣张。

噶尔丹在大红山下摆了一个驼城,用来阻止清军进攻。所谓驼城,就是把上万只骆驼绑住四只脚,放倒在地,然后在上面放箱子、盖湿毡毯,用来掩护士兵。可惜,驼城经不住清军的火炮、火枪。清军一阵猛轰,就把驼城轰开了缺口,噶尔丹的士兵立刻被杀得七零八落。

噶尔丹连忙派了一个喇嘛(19)过来求和,左路军将领福全就停止攻击,派人向康熙帝请示。康熙帝不理会噶尔丹的求和,要求立刻追击,因为他明白这是噶尔丹的缓兵之计。果然,等到福全再次追击的时候,噶尔丹已经带着残兵逃回漠北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