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是皇帝的秉笔太监外,魏忠贤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东厂的首领。为了剪除异己,魏忠贤利用东厂肆意罗织罪状,大兴冤狱。当时,以顾宪成为首的东林党,是一个文人集团。他们讽议朝政、评论官吏。顾宪成敢于直言上谏,常常当面指责魏忠贤扰乱朝纲。东林党上谏,要求皇帝将政事交给六部处理,公事交给言官处理。

魏忠贤看到奏书后,知道东林党是想分散自己的权力,因此怀恨在心。为了打击报复东林党,魏忠贤想出一个办法,他让东厂的太监们收集关于东林党的案子,竟将几年前的大案都翻了出来,比如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等,称这些是东林党的阴谋。明熹宗果然生气,下令拆毁全国书院,杀害了大批东林人士。

除去了东林党,魏忠贤在朝中没有对手,更加肆无忌惮。在魏忠贤的控制下,全国发生了剧烈的地主官僚土地兼并运动,苛捐杂税繁重,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加之天灾不断,农民们揭竿而起,大明朝岌岌可危。

国家危难之时,明熹宗却毫无察觉,仍和太监们泛舟湖上。忽然一阵大风刮过,把船刮翻了,熹宗跌进水里,救上来没多久就一命呜呼了。明熹宗死后,魏忠贤便失去了靠山,被新帝流放到凤阳去了。

相关链接:

恪谨忠贞,可计大事

在历史上,人们对魏忠贤的评价褒贬不一,也有人说他是一位贤臣。据说魏忠贤曾经抛除个人恩怨与流言,任用战败的熊廷弼,可见他也是站在国家立场上考虑的人。崇祯皇帝的哥哥明熹宗朱由校在临终前曾评价魏忠贤是“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然而在朝廷多位官员的声讨下,最终魏忠贤被除去了。在明朝大势已去之时,崇祯皇帝又想起了魏忠贤,才理解哥哥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