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00年,利玛窦请求要到北方上任的礼部尚书王忠铭带他去北京,他带着献给皇帝的礼物准备上贡,结果受到了太监的阻挠,半年后才见到皇上一面。他向皇上送上了大西洋琴、自鸣钟等稀奇的礼物,万历帝十分感兴趣,允许他留在北京。公元1601年,万历帝正式下诏允许利玛窦作为欧洲使节进入紫禁城。不过利玛窦没有被皇帝的热情款待冲昏头脑,他牢记此次的目的就是传教。

不久,利玛窦在宣武门内选中一块土地,在这里修建了一座教堂,在教堂里放了很多西洋玩意儿,有西方的图书以及一些科学仪器。朝中的官员都来参观,利玛窦借机向他们宣传基督教。利玛窦在传教的同时,也为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欧洲数学、天文、地理等科学知识。他给万历帝献上地图,并把五大洲和万国的概念介绍给明朝廷,打开了国人的视野。

利玛窦在中国一边传教,一边著书立说,写了很多部科学、宗教方面的书籍。他和中国的大臣一起编写了《几何原理》,此书问世后,成为培养逻辑思维的典范教材。他还写了《乾坤体义》,在书中介绍地球和天体构造、地球和日月五行相互关系的原理,这本书最大的意义在于打破天圆地方说与五行相克说,给中国人很大的学术冲击。

利玛窦的到来,为中国带来先进的知识与崭新的观念。在他的努力下,他取得了前人未曾有过的殊荣,那就是死后葬在皇帝所赏赐的土地上。而他也达成了毕生之心愿,得到了皇帝的许可,在中国传播天主教。

相关链接:

记忆之宫

“记忆之宫”记忆法由利玛窦传入中国,利玛窦在中国传教时,不但受到中国权贵的青睐,还有一大批年轻人自愿跟随他。利玛窦最令人佩服的并不止他的学识,还有他超强的记忆力。利玛窦在罗马读书的时候,就有超强的记忆力,他到中国仅仅两年,就学会了用汉语说话以及写字,不仅如此,他还能背下很多中国的著作。有一次,他和中国的文人一起聚会,利玛窦拿出一张排列四五百字的纸张,只看了一遍,就能背下来,令在场的人瞠目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