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玛窦,出生于公元1552年,原本的名字叫玛提欧·利奇,“利玛窦”是他来中国起的名字。利玛窦小的时候在耶稣教会开的学校里学习,他的父亲有意让他学习法律,他却丝毫不感兴趣,一心研究神学,希望有一天能到各国去传教。为此,他学习了葡萄牙语、西班牙语等。利玛窦二十多岁的时候,就被派到印度去传教,却失败而归。直到公元1580年,利玛窦才到了中国。恰逢明朝实施海禁,外国人不能进入内地,利玛窦只能待在澳门,不过他并不气馁,在此学习汉语,不久就能读懂中国的典籍了。
时隔三年,利玛窦在其他传教士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进入中国内地。当时中国人信佛的居多,传教士到广东建立教堂后,就身穿僧侣的服装,对中国人宣称他们来自天竺。一个叫作罗明坚的传教士到中国后发现,由于沿海地区的百姓长期受到海外商人的骚扰,对洋人十分痛恨,常常向教会的窗子扔石头,见到穿洋装的人就冲上前打一顿,更别说听他们传教了。后来罗明坚在广州都司的建议下,改穿僧侣的服装,情况果然好了很多。利玛窦听说了这件事,也换了服装。
换上僧服的利玛窦发现,当地人信佛教和道教的居多,这两种宗教和自己要宣传的基督教并不相容,而正统的儒家教派却能包罗万象。因此利玛窦向官方儒学靠拢,他对人们说:“自太祖洪武皇帝开始,明文规定儒家的学派应该优于道教和佛教。而我要传的基督教,正是西方的儒学。”有了此种说法,人们逐渐对他减轻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