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最痛恨的就是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伪君子。他曾评价这些人是“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22)”。李贽觉得,世界上最纯洁的就是孩子的心,长大之后学的知识越来越多,童心却渐渐失落了。为此他特意写了一篇论文,论述自己的这个想法,这篇论文就叫《童心说》。

书中说道:《论语》《孟子》这些儒家经典,说是圣人之言,实际上不过是史官的赞誉之词、臣子的奉承之词,而后代书生却将此奉为经典。这些弟子可真是不开窍,还不如去看看《水浒传》《西厢记》呢!李贽这一说法,转变了历代历来轻视通俗文学的偏见,使得民间话本提升了价值,鼓励了民间通俗文学的创作。

《孟子》中曾讲舍生取义,实则是讨论物和欲的问题。李贽认为这种想法过于虚伪,他说:人对物质的需求,是与生俱来的。有人好色,有人喜欢钱,有人喜欢读书,有人喜欢为子孙谋福……人各有志,做什么都是正常的。

李贽的“童心说”,归根结底是告诉人们要有一颗“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