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性格秉直,从来不说假话,向来是有什么说什么,这正是朱元璋欣赏他的地方。当时朝廷里很多官员表里不一,在朝堂上一片和气,私下却拉帮结派,只有宋濂不这样,他向来是说一不二。

有一天晚上,宋濂参加了一场酒宴。次日,朱元璋把宋濂叫到面前,问他:“你昨晚干什么去了?”宋濂毫不避讳地说:“喝酒去了。”朱元璋又问:“和谁一起喝的,都有什么菜,说了什么?”宋濂都一一据实回答。当朱元璋问参加宴会的其他人时,他们却支支吾吾,一个个谎话连篇。朱元璋叹气说:“还是宋濂最诚实。”原来,朱元璋早就在宋濂身边安插了眼线,对宋濂的行踪了如指掌,知道宋濂没有撒谎。

因宋濂精通文史,洪武年间,朱元璋命他以翰林院编修的身份负责《元史》的编修。不久又因功劳突出,升为翰林院学士。宋濂学识深厚,朱元璋有心让他参政,但宋濂一心在学术上,婉言谢绝了朱元璋的好意。

尽管宋濂一直小心谨慎,但是仍旧难逃被猜忌的命运,他晚年的时候,因为长孙宋慎受到胡惟庸案的牵连,全家惨遭厄运,他的两个儿子被判处死,全家流放茂州。宋濂虽然在马皇后的求情下得以保存性命,但最终却在流放途中病死了。

相关链接: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曾写过一篇规劝青年学习上进的文章,流传至今,即《送东阳马生序》。马生指的是宋濂的同乡,东阳县的马则君。

宋濂在赠言里,先是讲述了自己年轻时刻苦求学的经历,借此勉励马生及类似的青年人。宋濂把自己求学的艰难和出身好的太学生加以对比,以此规劝年轻人不要因为门第出身而自暴自弃,只要努力上进,都能登上天子殿堂。

宋濂的这篇文章即使放在今天,仍然能够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