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立之初,在军事上的制度十分简单,只是设置卫所,每“卫”有五千个士兵。但是京城的卫所有四五十处,皇帝直接调拨甚是麻烦。尤其是大明朝刚刚建立,根基不稳,明太祖认为所用之人需是心腹之人才好,于是他改革禁卫军制度,建立了十二支亲军卫。这些亲军,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个个都身强体壮,武艺高超。
十二支亲军的职责也各不相同,有的专门负责保护皇帝的安危,时刻陪伴皇帝左右,寸步不离。有的负责守卫紫禁城,在皇宫的重要宫门把守,四处巡逻,防火防盗。此外,还有一支行踪隐秘的军队,他们负责秘密执行皇帝的命令,比如监视大臣的动向、除去一些危险的人物,这支军队被称作“锦衣卫”。
据说,锦衣卫的筛选非常严格,而且要有三项技能,第一是擅走,因为锦衣卫要长时间巡逻。第二是擅跳,能跳过两尺高的墙且落地无声。三是要擅斗,能够出手快。这三个条件都是针对日后监督大臣而提出的必备条件。
由皇帝亲自选出一名信任的武将来做锦衣卫的指挥使,相当于朝廷的三品官员,可以世袭。锦衣卫指挥使的职位之下,又设有同知、指挥佥事、卫镇抚、正千户、副千户、百户、试百户、所镇抚、总旗、小旗等大大小小百十名官员。锦衣卫设立之初,仅仅是用作卤簿仪仗(1),后来皇帝认为大理寺和都察院不直接受自己掌控,就把锦衣卫设置为南北镇抚司,直接受命于皇帝,可以不经过司法部门,直接逮捕和处决皇帝指定的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