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王室与元朝皇室联姻,以及两国统治阶层的频繁接触,使高丽的某些礼仪也颇受元朝影响。
忠烈王与忽都鲁揭里迷失公主所生之子王璋,与晋王甘麻剌之女宝塔实怜公主的婚礼,就是按元朝礼仪操办的。
王璋连续三天分别向元帝、太后和其岳父晋王献了八十一匹白马。同时,皇太后、晋王分别以数百只羊、数百坛酒设蒙古式大宴庆贺。高丽向元朝进献的白马和其他物品的数量,也都是遵从元朝礼仪的九或九的倍数。王璋之后的忠肃王、忠惠王、恭愍(42)王娶元朝公主时,也都是以这种方式献聘礼。
元王朝曾在高丽置征东行省,后由高丽国王兼任征东行省丞相。公元1298年,忠宣王王璋署征东行省事。
高丽宰枢及行省左右司官员谒见忠宣王时用“元朝礼”,这使得高丽朝廷有两种礼仪制度。平时宰枢、臣僚处理本国一般事务谒见国王时,用的是高丽礼仪;而宰臣、行省官员处理行省事务谒见国王兼行省丞相时,则用“元朝礼”。
相关链接:
忠烈王效仿蒙古发饰
因为高丽人与蒙古交往密切,且高丽国王也有意亲蒙,故而蒙古族的习俗就影响到了高丽国王。
高丽忠烈王在公元1261年时,曾以世子身份入元祝贺忽必烈击败与其争夺汗位的弟弟阿里不哥。此后,忠烈王又数次入元朝进觐。忠烈王入质后不久,就改留了蒙古发式。
忠烈王以世子身份在元朝做人质,在“开剃”的同时也改穿了蒙古式服装。公元1272年,他短期回国时,已经是“辫发胡服”。“辫发”指的是剃蒙古发式,“胡服”指蒙古式服装。
忠烈王回高丽即王位后,朝廷大臣们纷纷“开剃”,同时也效仿国王改穿蒙古式服装。忠烈王下令“境内皆服上国衣冠”,即全国人都要穿元朝式服装,戴元朝式帽子。
公元1274年,忠烈王迎接忽都鲁揭里迷失公主返回时,面对京城百官和民众的欢迎队伍,为王的他本应穿传统礼服,但忠烈王不听大臣的劝谏,坚持穿蒙古式戎服与公主同辇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