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元代,八思巴的蒙古新字成为各民族文字语言交流的重要工具。蒙古人和藏族人、维吾尔人可以通过认读蒙古新字拼写的汉语,大致认读汉语的词汇。同样,汉族人也可以通过认读蒙古新字转写的藏文和拼写的蒙古语,大致认读藏语、蒙古语和维吾尔语的词汇。
这对于汉语词汇进入蒙古语、藏语、维吾尔语以及藏、蒙古、维吾尔等地区,提供了极大方便。
这些语言与元代统一的政治、经济形势相结合,也促成了元代通用的公文、印章、碑刻、辞书等物品的陆续出现。
相关链接:
八思巴其人
八思巴本名罗古洛哲坚赞,是藏传佛教喇萨迦派的第五任祖师。
他幼年丧父,跟随伯父萨迦班智达学习及读写佛学,以聪明、颖悟著称。
他三岁时就能念诵咒语,曾在僧众集会上讲说《喜金刚续第二品》,众人叹服,称他为“八思巴”(vphags-pa,意为圣者)。八岁时,就能背诵佛本生经。
公元1267年,八思巴从西藏动身返回大都时,在他的随行队伍中有一批懂得多种语言的译师,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就是八思巴创制蒙古新字的主要助手和实际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