孛儿只斤·忽必烈是托雷的第四个儿子、元宪宗蒙哥的弟弟、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蒙古尊号“薛禅汗”。

公元1251年,蒙哥即大汗位,令忽必烈主管漠南汉地的事宜。由于忽必烈广结汉人,一些流落无着的儒生和地方军阀的门客便陆续来到他的帐下。忽必烈来者不拒,同时还以美酒、美食热情招待。因此,这些人在忽必烈的周围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幕僚集团。

忽必烈此举得到了汉人的极力称赞,忽必烈通过自己的汉人幕僚集团又取得了汉人地主、士大夫的支持,前来投靠他的人更加络绎不绝。

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后,继续拉拢和团结地方势力。北方汉族地主武装的头目也对忽必烈忠心耿耿,无论是在争夺帝位、铲除政敌的过程中,还是在灭亡南宋的战争中,都为忽必烈立下了不朽的战功。

忽必烈治理汉地时,首先整治的地方就是邢州。之前,窝阔台在中原检括户口后,将邢州一万五千户分赐给功臣斡鲁纳氏的两个答剌罕,由他们自派达鲁花赤统治。

达鲁花赤肆意盘剥、鱼肉百姓,致使百姓不得不四处逃亡,仅十年时间,邢州人口仅剩下不足七百户。于是,两答剌罕向忽必烈请求良吏代为治理。忽必烈便派张耕、东平严实幕僚刘肃等安抚邢州。他们到邢州后不久,当地户口就增加了几十倍,这些汉人因此深得忽必烈信任。

公元1252年,宋军攻打河南边地。忽必烈请准蒙哥在河南设经略司,任命忙哥、史天泽、杨惟中、赵璧为经略使。

史天泽等到达河南后,立刻着力打击贪**暴戾的地方军阀刘福,并将两个横暴的州县官处死,他们这一系列兴利除害的措施甚得民心。同时,史天泽还组织兵民在唐、邓等州屯田,置屯田万户府于邓州,加固城垣,使百姓生活得以安定。

公元1253年,蒙哥分赏诸王,忽必烈得到京兆封地。忽必烈建立京兆宣抚司,任命李兰和杨惟中等减免关中税赋,处死横暴害民的郭千户,军纪为之大振。

公元1254年夏,忽必烈驻六盘山,任命廉希宪代杨惟中为关西宣抚使,姚枢为劝农使,商挺为宣抚副使。

廉希宪是汉化的畏兀儿人,自十九岁入侍忽必烈府就受忽必烈影响学习汉儒经史。廉希宪到任后,体恤民间疾苦,释放了被俘掠的儒士,还将其编入儒籍。这些措施,深得汉人地主和儒生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