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将中亚一切具有使用价值的人口都作为“马背稍将来的人口”掳到中国。这些人到了中国后,经过蒙古帝国和元朝一百多年的统治,其中一部分逐渐同化到中国各民族中,另一部分则聚居在中国西北,形成了回族的主体。
在整个战争期间,蒙古统治者极大地充实了国家和个人的财富,对蒙古军事技术、生产技术、社会管理和文化知识等各个方面的提高起了巨大作用,为新的征服打下了雄厚的基础。蒙古统治者尊重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尤其对伊斯兰教徒施行宽容政策,得到了当地居民的认同和接受。
经过二十多年的治理,到13世纪60年代,中亚的州县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到以往的繁荣。但成吉思汗的掠夺,给中亚各国留下了无法弥补的创伤。
相关链接:
成吉思汗为什么不攻打印度?
据《元史·耶律楚材传》记载,成吉思汗的军队在攻打印度河时,远远望见河中水汽磅礴,日光迷蒙。恰巧将士们口干舌燥,纷纷下骑饮水。可是河水温度极高,根本不能入口。耶律楚材正准备进谏时,河中突然出现一只大怪兽。
成吉思汗遂命令将士准备弯弓射杀,却忽然听到怪兽发出响声。怪兽的声音特别像人的声音,仿佛在说“汝主早还”四个字。
耶律楚材立即阻止了弓箭手,并对成吉思汗说:“这种怪兽名叫甪端(19),是上天派来警示您的,是请您为了保全民命要尽早班师的。”
于是,成吉思汗顺应天意,没有继续往前行进,并立即率军返回了蒙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