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本没有属于自己的语言和文字,随着党项族的社会发展,为了增强民族意识,野利仁荣认为必须创制一种代表党项族自身特点的文字。
在李元昊的授意下,野利仁荣根据汉字与藏文的特点,在公元1036年,为西夏创制出了属于西夏的十二卷西夏文字。这些西夏文字仿照汉字的造字特点,采用会意合成法,组成了新的文字。
西夏文字的诞生,既是党项民族智慧的体现,也为西夏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野利仁荣创制出西夏文字后,李元昊便下令遵为“国字”。正式颁布的时候,群臣上表敬献颂词,举国庆贺。为了推广这种文字,野利仁荣派人到民间教授,帮助人们使用西夏文字记事,并不辞辛劳地亲自到各地为人们答疑解惑。李元昊还规定,西夏国内所有的文艺诰牒,一律都用新创立的西夏文书写。
由于野利仁荣的积极推行和大力提倡西夏文字的使用,西夏文字广泛应用于上自官方文书、下至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
此后,西夏文字在野利仁荣及朝中文人雅士的进一步推广之下,逐渐演变成形似汉字的楷、草、隶、篆等不同书体。
西夏文字的产生和发展,为李元昊建立国家、巩固政权、对外交流起到了极好的推动作用。也提高了人们的学习效率,普及了知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