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祚帝六岁就被封为“梁王”,九岁又被封为“燕王”,十六岁就成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尚书令,更是被确立为皇位继承人。但是,天祚帝的日子过得却是提心吊胆。
公元1101年正月,道宗病死,二十六岁的耶律延禧继位,改年号为“乾统”,号为“天祚帝”。
继位后的天祚帝在大臣们的协助下,扳倒了擅权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奸臣耶律乙辛。此后,受耶律乙辛陷害的大臣也得以平反,耶律乙辛的党羽全部被诛杀。
本来,天祚帝平反冤案一事,在辽国起到了较好的反响,同时也让辽国的百姓看到了希望。人们都希望这位少年天子能够振兴朝政、扭转世风,有一番大作为。
岂知,这位少年天子眼见国家刚刚回到正轨,便从此懈怠了。他亲佞臣而远贤臣,不再听取他人意见,还任用了一批如萧奉先、萧德里底等佞臣。成天和他们一起游猎,生活荒**奢侈,不理国政,致使宗室、贵族之间的争斗愈演愈烈。各地起义也此起彼伏,各部族首领也纷纷起兵反辽,辽国统治几乎崩溃。
因为有佞臣的离间,曾经一直护着天祚帝、使天祚帝能够登上皇位的北府宣抚使萧兀纳,也被天祚帝降为太傅,不得不离开朝廷到辽东做了节度使。
没有了逆耳忠言和时刻提醒,天祚帝更加肆无忌惮。整日在萧奉先、萧德里底的带领下,到女真部打猎钓鱼、抢掠百姓,惹得女真族怨声载道,反抗情绪日渐高涨。
以天祚帝为首的辽统治集团,对各族人民的不满情绪默然处之。因此,士兵不再愿意坚守边关,也没有人愿意刻苦训练,麻痹轻敌思想在辽国军队中蔓延。
萧奉先和萧得里底更是在军中拉帮结派、互为党羽,并用声色犬马取悦天祚帝,得到了天祚帝的绝对信任。
结党营私、军备懈怠,对敌人的军事实力没有半分了解。面对女真族完颜阿骨打的挑战,天祚帝在没有做足够准备工作、没有周密战略部署的情况下,贸然决定带兵亲征。结果可想而知,天祚帝大败而逃,上京等地相继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