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针的原型“司南”早在战国时期便诞生了,但是其真正的演变和运用却是在宋朝。宋人先是发现,如果用钢铁在磁石上摩擦,那么钢铁也会产生磁性,而且这种磁性比较稳定,不会轻易消失,人们用这种人造磁器制造了“指南鱼”。“指南鱼”用起来比司南要方便很多,它不需要光滑的地盘(12),只需要一碗水就可以了。其弊端在于如果没有水,便无法制出指南鱼,如果有风的话,也会影响它的工作。后来一位炼丹师又对指南鱼进行了改造,发明了指南针。

指南针的改进大大促进了宋朝航海业的发展,依靠着先进的指南工具以及精良的航海工具,宋朝船只东边到达了日本,南边到达了南洋,西边可以到达非洲,一举跃升为当时的海上贸易大国。后来指南针的技术经由阿拉伯人传往欧洲,为欧洲的航海历史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还记载,指南针的指示并非正南,而是稍稍偏东五度,这个记载是最早对磁偏角的记载,这一发现相较于哥伦比亚发现磁偏角的经历足足早了四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