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有一种名叫“捶丸”的球类运动,这种运动沿袭了唐朝的“步打球”,是要用棍击打球来玩的。这样的玩法看似简单,却十分锻炼人的头脑。它要求参与者要依据各种地形,及时选择最佳的击打方向和路线。比赛时,人们往往会选择一块空旷又略有起伏的地面来做球场,并在场内划出一个球窝,以彩旗作为标志。谁能以最少的击打次数将球打进球窝者为赢家。这样的游戏不仅在民间风靡一时,在宫廷里也备受欢迎,宋徽宗便是一名捶丸高手。当时所用的丸是以树木主干上的树瘤做成的,一般都十分坚硬,较耐击打。而击球棍则用牛筋包裹着树木做成,既坚硬又有韧性。此外,击球棍还可以分成勺棍、撺棍等类型,可以适用于各种场合与状况。
后来的金、元时期也十分流行玩这种捶丸游戏,元人甚至还编写了一本名叫《丸经》的书对捶丸的历史沿革、游戏方式进行详尽的介绍。
由唐朝延续下来的蹴鞠也深受宋人喜爱,还有人写了《蹴鞠图谱》等专门论述踢球的书籍。与现代足球不同的是,宋代的蹴鞠更注重踢球时的花样和脚法,玩蹴鞠的人可以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接触球。有人甚至能做到使球绕着身体旋转而一直不掉下来,球类游戏在宋朝得到了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