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第二代不得不提的便是杨延昭,他是杨业之子,自幼沉默寡言,喜欢玩行军打仗的游戏。杨业见此情况,高兴地说:“这个孩子像我。”杨业每逢出征都会带上杨延昭,如此熏陶之下,成年后的杨延昭也成了一名合格的将领。公元986年,杨延昭随父亲一同北伐。在进攻朔州时,杨延昭任前锋,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被流矢射穿手臂也没有退却半分,反而越战越勇。后来杨业阵亡,杨延昭右迁崇仪副使,后又改任保州缘边都巡检使,在边疆前线就职。

公元999年,辽国南侵宋朝。杨延昭所在的遂城又小又没有做好防御准备,因而受到敌军猛烈攻击。城内众人惶惶不安,杨延昭找来城中壮丁,每人都分配武器,让他们配合宋军一同抗敌。那时正是隆冬,杨延昭派人在城墙上浇水。一夜过后,城墙上结了一层坚冰,光滑无比。敌军无法登上城墙,攻击便难以继续,只好退兵。杨延昭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想出如此奇招,确实令人钦佩,他也因此功被封为莫州刺史。

公元1001年,辽国挥兵南下。杨延昭在羊山上设伏,并亲率部队诱敌入埋伏圈。在这次夹击中,辽军大败,辽国大将也被斩于阵中。杨延昭被加封为莫州团练使,与另一位边防勇将杨嗣并称二杨。当时朝中有人嫉恨他们屡立战功,曾多次向宋真宗进谗言。所幸宋真宗坚信二人皆为忠勇之士,力保他们平安。咸平五年,辽国进军保州。杨延昭与杨嗣带兵前去支援,还没列阵,便受敌军突袭,损失惨重。宋真宗知道二人忠勇无比,便赦免了他们的罪,让杨延昭仍然任莫州团练使一职。

公元1003年,杨延昭改任缘边都巡检,后又迁为宁边军部署。公元1004年,宋真宗将杨延昭的军队扩至上万人,并准许他在辽国入侵时可便宜行事,可越过朝廷的指示。在澶州之战中,杨延昭与寇准力反议和,认为应及时切断契丹要路,可惜朝廷并未对他的上疏有所回应。于是杨延昭便亲率人马攻入辽国,还攻克了辽国古城,战果辉煌。后来澶渊条约签订,杨延昭因戍边有功得到升迁。公元1005年,杨延昭被封高阳关副都部署。公元1014年,杨延昭去世,享年五十七岁。宋真宗闻知后,悲痛万分,特派使者护送灵柩回归,朔州百姓无不为之流泪哭泣。纵观杨延昭在边疆镇守的二十余年,他为保卫宋朝的边防浴血奋战,深受百姓拥戴,延续了杨家将的威名。

相关链接:

杨延昭为何从长子变为杨六郎?

在杨家将的传说中,将杨延昭被称为杨六郎的原因归为他是杨业的第六个儿子。但是据资料记载,杨延昭应该是杨业的长子。之所以被称为“杨六郎”,是因为那时辽人迷信,认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星是辽国的克星。因为杨延昭对辽国很有威慑力,所以辽人都认为他是第六星的转世,专克辽国,故称其为“杨六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