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汉灭亡后,杨业(又名继业)选择归降北宋,成了北宋的左领军大将军、郑州防御使。后来,宋太宗以杨业对抗击辽国有着丰富经验为由,将杨业调到代州担任三交驻泊兵马部署,归潘美节制。辽国自雁门入侵宋朝,杨业带领几百亲兵沿小道绕到辽军背后,与潘美的军队一起前后夹击辽军,将辽国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杀死,并活捉了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收缴辽国兵甲战马不计其数。
后来,杨业因战功右迁云州观察使。此后,辽国每次看到杨业的旗帜都会选择弃战而逃。戍边的主将对杨业有此威名感到十分嫉妒,便多次上疏宋太宗,诬陷杨业。宋太宗看完他的奏疏后,反而将那些奏疏交予杨业,以示信任。
公元986年,宋太宗遣三支军队讨伐辽国。其中西路的主将、副将分别为潘美和杨业。起初,三路大军的进展十分顺利,如有神助。杨业更是一路攻下辽国的寰、朔、云、应四州。谁知就在这时,中路主力军曹彬战场失利。于是宋太宗急忙令各路军马全部回朝,又让潘美等人带大军将寰、朔、云、应四州的百姓迁到内地来。但是辽国的大军已经开始回击,并迅速攻克寰州。在兵力上,辽军显然占有极大优势。杨业凭借与辽国交战多年的经验,向潘美提出一个万全之策。可是护军王冼和刘文裕却对杨业的策略很是不屑,坚持要与辽国正面交战,还嘲笑杨业为人懦弱。杨业力争无果,只好选择冒险迎战。他与潘美约定,让潘美在陈家谷埋伏步兵强弩做好接应。如此一来,即使无法取胜,也能全身而退。可是这一切却又败在了王冼等人的手里。原来,杨业出兵后,王冼等人苦等许久都未得到消息,便断定辽军已败。王冼为了抢功,便带军主动出击。可才前进没多久,就闻知杨业战败的事,便又急忙撤兵。杨业苦战几日后退到陈家谷,却怎么也找不到接应的人。悲愤之下,只能继续带兵力战。在这场战斗中,杨业之子杨延玉,部将王贵、贺怀浦均战死沙场。杨业也身受重伤,被辽军擒拿。被擒的杨业宁可绝食也坚决不降,最后活活饿死在敌营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