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三级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文人只要通过科举,就不需要再经过吏部考试审核。此外,取士也不再考虑家境,下层文人也有了入仕的机会。通过这样的科举考试,社会各阶级的人都有可能入仕,极大地扩大了朝廷的统治基础。

宋朝还制定了皇帝亲自殿试取士的制度,如此一来,进士便成了皇帝的门生,更能得到厚待与重用。

与此相反的是,武将们所受的待遇却远远比不上文人。军事正印官全部由文官任职,武将充其量只能当个副职。当然,这样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到前朝“帅强而叛上”的影响。宋太祖时期,“杯酒释兵权”等举措便是基于前朝教训。宋朝皇帝对武将的打压,很大程度避免了将官专权的情况,但也直接导致了整体军事实力下降。不得不说,此后北宋在与其他少数民族的斗争中常年处于弱势,其实就是宋朝重文而轻武所种下的恶果。

不仅如此,宋朝还延续了后周时的传统,于地方军中选拔出健硕的人补充到中央禁军里,使得满朝上下陷入“强干弱枝”的局面。宋朝廷如此作为是出于兵力制衡、保证内外相制的考虑,但是如此一来,重兵全部集结于京师之中,边防却反而兵力短缺。

相关链接:

名存实亡的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确立于隋唐时期,而后宋朝对其进行沿用。在北宋时,门下、中书、尚书三省以及工、刑、兵、礼、户、吏六部依旧被保留了下来。而到了南宋时,由于职官分离制度的日益推广,除了刑部仍然有审查天下大案的职权外,三省六部的主要职权都已经被其他部门所取代。主判官员也改为其他官员,原三省六部的长官们也都只保留官衔用以结算俸禄,三省六部已然名存实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