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蜀与后蜀有着天然屏障,很好地躲避了战乱,一直都是发展农业及工商业的好地方。在王氏和孟氏的统治下,蜀地七十年间都没有大的战争,境内的民众得到了很好的生存发展空间。但是前蜀的统治者王建十分贪婪,在仓库都堆满的时候仍不知收手。当时蜀国的蚕市十分繁荣,桑树苗买卖也十分发达。王建发现此事后,第一件想起的事就是对桑树交易收税。另一边,后蜀时期,孟知祥对大臣们十分放纵,大臣将军可以随意抢掠百姓财产。有的大臣见百姓的“油水”捞得差不多了,就连坟墓的陪葬品都不放过。前后两蜀国主如此抢掠,导致民不聊生,最终两蜀的兵士都无心向国。在此情况下,后唐灭前蜀只用了七十天,宋灭后蜀只用了六十天。

吴、南唐分别在杨行密和徐温的治理下得到了发展。吴国注重农业发展,改变税收规则,刺激了农业的发展。原本农业税收是按照田地的好坏征收现钱,而丁口税则是按照人口来收税。宰相宋齐丘建议不再收取现钱,改收谷帛,又把谷帛的价格定为原本的三倍,换而言之,就是赋税只是原来的三分之一。此外,他还免除了丁口税。这一措施无疑是鼓励人们多种谷和桑,还可以刺激人口增长。那时候就有人说,这样政府不就亏了吗?宋齐丘却回应道:“哪有民富而国穷的道理?”宋齐丘的建议被采纳后不到十年,吴国的农业经济得到了大力发展。到了南唐时期,虽然赋税加重了一些,但还是比其他国家轻。

楚国主要以出产茶叶为主,当时湖南的茶叶最为人所熟知,于是楚国依靠茶叶的经商而立国。楚国提倡种茶,并在买卖的时候征收茶税。茶叶还对楚国起着十分重要的外交作用,楚国可以用茶叶换取在后梁卖茶的权利,还可以用茶叶换北方的衣料和战马。后来为了促进农桑发展,改以帛为税收标准,楚国又慢慢地变成了棉布的出口国。在这两种产物的基础上,楚国的商业得到了发展。

吴越是一个重视水利工程的国家,农民得益于水利的修建,所以农业发展比较理想。但是当时的君主也是个十分奢侈的人,民众过得比较辛苦。吴越为了讨好北方的朝廷连年进贡,而繁重的赋税也让农民们深受其害。鸡鸭鹅要收税,就连蛋都要收税。如果交不够税,就会被抓去鞭打。

闽国是个小国,开始的时候统治者十分重视农业发展,定期收取税金,然后和邻国友好相处,通过奖励商业,闽国的百姓得到了三十年的休养生息。然而暴君继位后,十分迷信,用金子做雕像,每天要烧几十斤龙脑香,导致百姓负担十分沉重。

南汉自刘?之后的君主都是极度奢侈的暴君,刘?所建的宫殿均以金为屋顶、以银为地板,到处都是金银珠宝的装饰。而且南汉的刑罚十分重,君主刘?又是个嗜杀好血之人,百姓过得十分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