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掌握后廷后,便残忍地虐杀了王皇后与萧淑妃,并将自己的儿子李弘推为太子。此后,她还为李治出谋划策,先后将褚遂良、韩瑗、来济等人罢黜,最后甚至将长孙无忌也除去,帮李治收回皇权,给关陇门阀沉重一击。

之后武则天开始帮助李治处理政务,并慢慢掌握朝政。公元675年,李治身染风眩头痛之症,朝政大事几乎都交与武则天处理。公元683年十二月,李治病逝,太子李显登基。然而,李治的遗旨中命太后武氏摄政(29),负责处理军国大事,因而朝中的朝政大权一直掌握在武则天手中。公元684年二月,武则天将李显贬为庐陵王,另立幼子李旦为帝。不过李旦登基后,朝中大权仍握在武则天手中。武则天摄政期间,力排异党,牢牢把控住大唐江山。

公元690年,武则天下旨将国号改为周,并改元天授,将睿宗李旦定为皇嗣,赐为武姓。至此,六十七岁的武则天君临天下。登基后的武则天十分重视农业发展,并继续推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等政策。此外她还广纳贤言,尊敬所有直言敢谏的臣民。凡有直言敢谏者,即使有所冒犯,也可宽恕。

武则天为帝期间还延续了贞观年间对贪官污吏的整顿和严惩政策,注重拔擢(30)贤能,并扶植庶族地主出身的官僚,大力发展科举制,沉重打击了旧门阀制度。在她的统治下,唐朝经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可谓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