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戒日王曾在曲女城为玄奘举办了一场佛法辩论大会,共有十八个国家的国王、三千多名大小乘佛教学者出席了这次大会。玄奘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以新颖的说法重新对佛经和佛法进行诠释,在场听讲的人听得如痴如醉,心悦诚服。此后,戒日王特地请玄奘留下,却被玄奘婉言拒绝了。戒日王无奈,便只能请玄奘参加历时七十五日的无遮大会。会后,戒日王亲自遣兵护送玄奘回国,并请沿途各国派人接连相送,一直将玄奘送回了唐朝的国界。

公元645年,玄奘终于回到了长安。他回到长安当日,长安城内万人夹道(11)相迎。正在洛阳的唐太宗获悉后,特地委派房玄龄将玄奘接到洛阳。

面见唐太宗后,玄奘把自己取经途中的见闻一一说给唐太宗听,唐太宗为玄奘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感动。于是没多久,玄奘在唐太宗的支持下,开始翻译佛经。玄奘用19年的时间,翻译了1335卷佛经,共计1300多万字。翻译佛经的工作让玄奘耗尽心力,公元664年,玄奘在玉华寺与世长辞。除了大量的汉译佛经,玄奘还为后世留下了他与他人一起编撰的一部记录他取经途中的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风光古迹的《大唐西域记》。

相关链接:

迦毗罗太子创下佛教

佛教于公元前6世纪,由悉达多·乔达摩所创。相传,悉达多·乔达摩原本是尼泊尔境内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在他二十九岁那年,他深刻感受到印度婆罗门教种姓制度的不合理,下层百姓深受生老病死的煎熬,于是便决定离家出走。到了三十五岁时,他终于得道,受到了贫苦百姓的推崇。悉达多·乔达摩是婆罗门教的种姓神传说的坚决反对者,他为此提出了“众生平等”的理念,并大力推行佛教。后来,佛教在印度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悉达多·乔达摩被教徒们尊称为释迦牟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