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是什么?烽火就是在高山上建立高台,在台下留一个灶口,可以放入柴草,点燃后就会在台顶升出烟雾,烟雾高高升起,直上云霄,在很远的地方都能看见。这样远处的人就知道这个地方被敌人进攻了,便会前来支援。在没有电子通信设备的古代,这种传递军情的方式是十分实用的。因此,烽火不是随便就能点燃的,必然遇到紧急军情才能点燃。

周幽王身为一个天子当然知道烽火的重要性,但是逗美人一笑的欲望更加强烈,于是他把褒姒带到了烽火台边上,点燃了烽火。烽火一个一个地传递出去,驻扎在百里千里之外的诸侯、将领们看见了,还以为京城被外敌进攻了,都带着军队紧赶慢赶地跑来救自己的君主。

哪知道到了一看,竟然是一个骗局,诸侯们个个都气得跺脚。站在烽火台上的褒姒看着这些远道赶来的诸侯被戏耍,觉得很有趣,便笑了起来。周幽王终于看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笑颜,也乐开了怀。诸侯们心里虽有不满,却也不敢对国君说什么,只能垂头丧气地带着军队回自己的领地去了。

后来,被废的王后父亲申侯因为自己的女儿和外孙都被废了,很生气,就联合缯国、西夷的犬戎国来攻打周幽王。周幽王见事情紧急,立刻命人去点燃烽火,通知其他诸侯来救自己。这次,诸侯们的确是看见了烽火,但是他们以为这又是周幽王为了取悦褒姒,点燃烽火来戏耍他们呢。于是一个都没有赶来,最后周幽王被杀死在骊山下,褒姒也被掳走,不知下落。周幽王被杀之后,西周王朝也宣告灭亡,被废的太子宜臼被立为国王,迁都洛邑。在历史上来说,这就是东周的开始。

相关链接:

褒姒的传说

褒姒是历史上有名的美人,关于她,还有一个十分传奇的故事。

传说,夏朝末年,在君主的朝廷前停了两条神龙,他们说道:“我们是褒国的两个先王。”君主很害怕,就占卜询问如何处理这两条龙。可惜占卜结果显示,无论是把他们杀掉、赶走还是留下,都不吉利,只有把他们的唾沫收集起来,用匣子储藏好,才吉利。于是,君主照做了。

夏朝灭亡之后,这个装有神龙唾沫的盒子传了下来,被周厉王拿到了。他很好奇地打开来看,却不小心把盒子打翻,里面的唾沫流了出来,变成了一只乌龟爬到宫里。一个侍女碰到了这只龟,就怀孕了,生下一个女孩。这个侍女无夫生子,十分害怕,就把小婴儿丢出宫外。

小婴儿后来被一对夫妇收养,在褒国长大,十分美丽。等到褒国被周幽王攻打的时候,她就被褒国国主送给了周幽王,解了褒国之困。这就是褒姒,本姓姒,因为是从褒国来的,所以史称褒姒。

(1)渭水:即渭河,水名,发源于甘肃,经陕西流入黄河。

(2)捋:lǚ。

(3)童叟皆知:指孩子和老人都知道。

(4)斋戒:旧时祭祀鬼神时,穿整洁衣服,戒除嗜欲(如不喝酒、不吃荤等),以表示虔诚。

(5)忤逆:不孝顺(父母)。

(6)养尊处优:生活在尊贵、优裕的环境中。

(7)干戈:盾牌和戈,泛指武器,后引申为战争。

(8)孟津:地名,今河南孟津县。

(9)朝歌:中国殷商王朝四代国都,具有3000多年的古都史,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10)采邑:古代国君封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我国盛行于周代,卿大夫在采邑内有统治权并对国君承担义务。

(11)彪炳千古:炳,bǐng。彪炳千古,形容伟大的业绩流传千秋万代。

(12)井田制:我国奴隶社会时期的土地制度。奴隶主为计算自己封地的大小和监督奴隶劳动,把土地划分成许多方块,因为像“井”字形,所以叫作井田制。

(13)镐:hào。

(14)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民众普遍不满。

(15)起义:为了反抗反动统治而发动武装革命。

(16)褒姒:bāo sì。周幽王姬宫湦第二任王后。

(17)沉鱼落雁:形容女子容貌极美。

(18)宜臼:臼,jiù。宜臼,周平王,周幽王之子。

(19)帛:bó。丝织物的总称。

(20)虢:gu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