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陶在做理官的时候,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犯人。有的人犯罪严重,就根据他制定的法典实施刑罚。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些犯了小错,够不上刑罚标准的人。若是直接放了,不符合法律公正的要求。

于是,皋陶想了一个法子。他在地上画了一个圈,让这个人站进去,告诉他:“你犯了错,我罚你站在这里不许出来,就算没有人看着,你也必须待在里面。若是不听我的话,我就用更严厉的刑罚来处罚你。”

这就是“画地为牢”,成为最初监管犯罪之人的囚禁场所,可以算是最简陋的监狱。慢慢地,皋陶将这种囚禁场所进行改进,成为专门用来关押犯人的监狱。从此,“皋陶造狱,画地为牢”正式流传下来,而造狱的先驱皋陶,则被尊为“狱神”。

相关链接:

“神兽”獬豸 (33)

传说,皋陶在办理案件的时候,有一个好帮手,那就是一只名为“獬豸”的神兽。獬豸是一只又像羊又像麒麟的动物,头上还长着独角。

獬豸有分辨曲直、确认罪犯的本领。皋陶在无法判定犯人是否有罪的时候,就会让獬豸来帮忙,只要犯人有罪,獬豸就会用角去顶他;若是没有罪,獬豸就不会过去。有了獬豸的帮忙,皋陶判定案件更加方便,也更公正。

随着历史的发展,獬豸成了司法正义的象征,它的形象也被当作历代王朝刑法和监察机构的标识。

(1)鲧:gǔn。大禹的父亲。

(2)羽山:位于江苏东海县和山东临沭县交界,是东海县最高峰。羽山东西长约3公里,南北宽1.5公里,背倚齐鲁、襟怀吴楚,是一座名垂青史的千古名山。

(3)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用作中国的代称。

(4)黢:qū。形容颜色很黑、很暗。

(5)绌:chù。表示不够、不足的意思。

(6)纰:pī。原指布帛等被破坏,引申为差错,漏洞。

(7)奴隶社会:一种社会形态,以奴隶主占有奴隶和生产资料为基础。

(8)有扈氏:扈,hù。有扈氏,夏代时期一个部落或酋邦。有学者认为其故地在今河南郑州以北新乡的原阳、原武一带。

(9)觊觎:jì yú。希望得到(常表贬义)。

(10)糜:mí。指浪费的意思。

(11)殆:dài。此处指几乎、差不多的意思。

(12)辇车:辇,niǎn。辇车,古代宫中用的车,后来多指皇帝、皇后坐的车。

(13)关于太康的下场还有一个说法:太康失国之后,在流放中,困于一个小城堡,守着一小队部下关起门来戴个纸冠,无奈地过了十多年后,郁郁而终。此后这个地方就叫太康,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太康县。

(14)浞:zhuó。

(15)斟灌氏:斟,zhēn。斟灌氏,古国名,今山东省寿光境内。

(16)斟鄩氏:鄩,xún。斟鄩氏,古国名,在今山东潍坊西南。

(17)傀儡:kuǐ lěi。原指木偶戏里的木头人,后比喻受人操纵的人或组织(多用于政治方面)。

(18)后缗氏:缗,mín。后缗氏,夏朝第五代君主姒相的妻子。

(19)有虞氏:虞,yú。有虞氏,上古时代舜帝的部落名。

(20)庖丁:庖,páo。庖丁,指厨师。

(21)有鬲氏:鬲,gé。有鬲氏,古国名,位于河洛之间(今河南偃师一带)。

(22)秫:shú。古代指有黏性的谷物。

(23)朝贺:朝觐庆贺。

(24)仲虺:虺,huǐ。仲虺,姓任,又叫莱朱,又名中垒,商汤时期的著名大臣。他辅佐商汤灭夏,建立商王朝,成为一代名相。据说其出生时雷鸣电闪,古时候形容雷鸣声为“虺虺”,所以起名叫“虺”,排行老二,所以叫任仲虺。

(25)肱:gō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也泛指胳膊。

(26)关龙逄:逄,páng。关龙逄,生于公元前1713年,死于公元前162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名相。

(27)妺喜:妺,mò。妺喜,有施氏(即有施部落,在今山东省蒙阴县境内)之女。

(28)鼻祖:始祖,泛指创始人。

(29)钺:yuè。古代兵器,似板斧而较大。

(30)笮:zé。竹篾拧成的绳索。

(31)恪守:恪,kè。恪守,严格遵守。

(32)刚正不阿:阿,ē。刚正不阿,刚强正直,不阿谀奉承。

(33)獬豸:xiè zhì。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