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对夏桀的那个王位很感兴趣,但是他是一个行事稳妥的人。他一边研究灭夏的计划,一边想办法摸透夏国的底细。

右相伊尹是一个很有胆量的人,他对商汤说道:“王,我愿意去夏王都探察一下那边的情况。”

“这可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怎么能让你去做呢?”商汤一开始并不同意,右相伊尹就相当于他的右手,是十分重要的股肱(25)之臣。

伊尹笑道:“我原本不过是一个出身奴隶的厨子,是您给了我机会,让我有机会出人头地,做了这风光显赫的右相。我心里对您充满了感激,您现在要灭夏,我自然应该出一份力。请允许我去夏都探察情况吧!”

商汤见他说得恳切,就点头同意了。

伊尹到夏都住了一段时间后,回来告诉商汤:“王,虽然夏王荒**无道,百姓对他十分憎恶,但是现在还不是讨伐他的好时候。因为还有一些诸侯国对夏王死忠,如果我们贸然出兵,肯定会受到这些诸侯国的攻打。”

商汤皱着眉,“那怎么办?我是一天都等不了了!”

“王,不要心急,夏国肯定是要灭掉的,只是要再多等一段时间而已。这段时间,我们就养精蓄锐,削弱夏王朝的势力,等到合适的时机一举灭夏。”

商汤同意了伊尹的意见,更加用心地发展国内经济,训练军队,使商国的军队拥有更强的战斗力。

大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正式兴兵讨伐夏桀。为了鼓舞士气,他举行了隆重的誓师大会。在会上,他这样说道:“我今天攻打夏王,并非我犯上作乱,而是因为夏王犯了上天都难容的罪恶,上天命我去诛罚他,解救老百姓于水火之中。你们帮助我的,我会有丰厚的赏赐;若是违反我的命令,就通通格杀勿论!”

商军经商汤誓师大会后,士气大振,都表示愿意与夏军决一死战。

于是,商汤带着七十辆战车和六千人的精锐部队,联合周边的方国,攻打夏王朝。桀王没想到商汤居然敢带兵来攻打自己,一时措手不及,临时调兵出战,节节败退,最后退守鸣条。

鸣条决战那一日,天上雷雨大作,商军有着商汤的鼓励和严格的纪律,不避雷雨,奋勇作战;而夏军却士气低落,兵败如山倒。夏桀见己方战斗不利,便连忙带着几百个残兵往南逃走。后面追兵紧紧跟随,夏桀如同丧家之犬一样东躲西藏,最后逃到了南巢。

长期骄奢**逸的生活让夏桀的身体十分虚弱,再加上这段时间的颠沛流离,他的身子彻底扛不住,病倒了。在死之前,他对人说:“当初我把商汤关起来的时候就应该把他杀掉,那就没有今天的事情了!”

看来,夏桀直到死的那一天都没明白被灭国的根本原因不是商汤,而是他自己不修内政,贪图享乐,失去了民心。夏桀的死亡正式宣告了夏王朝的灭亡,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的王朝至此宣告结束。

相关链接:

“网开三面”的故事

我们都听过“网开一面”,意思是饶恕某人的过错。但是,历史上还有一个人“网开三面”,留下了仁义的名声,这人就是商汤王。

相传,有一天商汤王到野外去,看到一个人张开四面网准备捕猎,祝祷道:“从天上掉下来的,从地上冒出来的,从四面八方过来的,都到我的网里来吧!”

商汤王说道:“你这样怎么行?把四面八方的猎物都捕光,赶尽杀绝,那不是和桀王一样吗?”那人听后羞愧不安,把其中三面网收起来,只留下一面,重新祝祷道:“想去左边的就去左边,想去右边的就去右边,想往上飞的就往上飞,想钻下地的就钻下地,我只取那触犯天命的。”

这件事情传出去后,各方诸侯都说:“商汤王对飞禽走兽都这么仁义,更何况是对人?”于是,有四十个诸侯跑来归顺商汤王。

这就是“网开三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