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虽然坐上了王位,但是毕竟改了老祖宗的规矩,所以招来了一些人的反对。其中反对最厉害的就是有扈氏(8)。
这个有扈氏可不简单,它是当时一个强大的部落,一直对部落联盟的统治就不太服气。大禹在位的时候,就曾经对有扈氏发动过战争,把他打得服服帖帖的。这也是他在大禹统治期间比较乖的原因。
但是大禹死了,他就又开始对王位有了觊觎(9)之心。没想到,大禹的儿子居然敢跳出来继承王位,有扈氏不愿意了。
“开什么玩笑,这天下又不是你大禹家的天下,凭什么你死了就让你儿子来当这帝王啊?我有扈氏这么有实力,是不是也可以来争取一下王位?将来我也传给我的儿子,子子孙孙无穷尽也。”有扈氏有了这样的想法,就开始表现出对启的统治不服的姿态。
启可是新王上任,竟然就有人敢不给他面子:跟我唱反调,若是不把你给收拾了,将来谁还服我管?
于是启调集军队,发表了一番感人至深的誓师词,大概意思就是说:“我对有扈氏的财产土地和人都不感兴趣,之所以要发动对他的战争,实在是因为有扈氏不敬天命。若是不教训一下有扈氏,那上天就该惩罚我们了!所以,有扈氏,我们必须打!”
怪不得启能够继承这个王位呢,瞧这誓师词说得多么有理有据:有扈氏之所以挨打,不是因为他们不尊重我这个帝王,而是他们不尊重上天。无形中,他就把自己继承王位变成了老天的安排,谁要反对他就是反对老天,大家也就不敢再质疑他是否有资格继承王位了。
启和有扈氏之间的这场战争史称“甘之战”,因为战场在“甘”这个地方。具体怎么打的已经不可考了,不过有扈氏败给了启是不用质疑的。通过这场战争,启坐稳了王位,掀开了夏朝历史的第一页。
相关链接:
井是谁发明的?
在农村,古井是一种很常见的东西,可以说,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井。但是,井是谁发明的呢?
这个人就是和启争王位失败的伯益。相传,伯益是第一个凿井人。在治理洪水的时候,他是大禹的得力助手,可能是因为长期与水路打交道,他发现了地下水的存在。于是他就开始思考,既然地下有水,那我们能不能在地上打一个洞下去,然后从洞里取地下水上来用呢?这样的话,人们就不用为了取水方便非要住在河边水边了,那将来发生洪水,也能减少一些伤亡吧?
说干就干,他立刻带领人在离一条大河稍远的地方往下打洞,经过一段时间的辛苦挖掘,居然真挖出水来了。伯益尝了一口,甘甜清凉,比河水更好喝。这凿井取水的想法果然可行。
很快,这种水井就流传开来,很多居住在山区或者缺少河流地方的人也能有方便的水取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