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老了,他开始琢磨到底该由谁来继承自己的王位。

他有一个儿子,名字叫作启,这孩子聪明能干,从小就有领导风范,是一个当帝王的好苗子。从大禹的私心来说,如果自己的儿子能继承王位,那也不枉自己在这个位置上辛辛苦苦地奋斗了这么多年。但是,他的王位是从舜帝那里继承过来的,人家舜帝都没有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反而给了他,大禹也不好意思直接让自己的儿子来当这个君主。

启是一个聪明人,他每日都服侍在禹身边,自然把大禹愁闷的样子看在眼里。有一天晚上,等到来找大禹商量国事的大臣都走了,启凑到大禹耳边:“爹,儿子知道你在想什么。其实你根本不用想这么多,现在王位在你手上,天下人都听您的,你要谁来继承王位谁还敢说二话不成?”

大禹瞪了他一眼:“你说得轻巧。这王位现在是我坐着没错,但是不代表我就能把它传给你。要知道历代的王位传承人都是从有才之人中选拔出来的。”

启很自信地拍拍胸脯,“你儿子我能文能武,处理朝廷事务也十分在行,难道还不算有才之人吗?”

对于这点,大禹也不好反驳,启的确很有政治才能,“但是,很多元老都跟我推荐伯益来继承我的位置啊!”

“伯益?”启皱了皱眉头,“就是那个成天跟牲畜打交道的家伙?他有什么才能?”

大禹敲了他一记,“什么叫成天跟牲畜打交道?你要知道伯益是十分擅长饲养牛马羊的人,因为他,咱们才不缺肉吃,你怎么敢轻视他?再说了,当初我治水的时候,他可是鞍前马后地跟着我,从来不叫苦、不叫累,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这些元老之所以推荐他,也是因为他在治水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明白吗?”

启沉思了半晌,抬头说道:“爹,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也会努力做出成绩,让这些元老对我刮目相看。”

于是,启在工作中更加勤恳,遇到不懂的事情就很谦虚地向其他大臣请教,也努力想办法为老百姓多做点事情,很多事情都亲力亲为。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在元老、诸侯和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大禹死后,最终还是按照惯例把王位传给了伯益。可惜,伯益的屁股在王位上还没有坐稳,朝廷里就出现了不利于他的声音。原来,伯益虽然在治水过程中挣来了好名声,但是他之后就主要负责牲畜的养殖工作了,对于国家管理方面接触较少,所以处理起这些事情有些左支右绌(5),出了不少纰(6)漏。

诸侯们就说道:“大禹选的这个继承人不行啊,我们还是去朝见大禹的儿子启吧,他才是最适合继承王位的人!”于是大家都跑去见启了。

伯益没有办法,只好效仿大禹,又把王位传给了启,自己鞠躬下台了。

从此,启就坐上了王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自此,原始社会宣告结束,奴隶社会(7)开启,启也是传统上被公认的中国第一个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