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自幼痴迷书法,极好的天赋加上几十年来锲而不舍的刻苦练习,最终成就了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为了练好书法,王羲之每到一个地方,总是四下寻找历代碑刻,积累了大量的书法资料。他家的书房内、院子里、大门边甚至连厕所的门口,都摆放着凳子。凳子上面随时都有文房四宝,每每想到一个结构好的字,王羲之就马上提笔写下来。他练字的时候,总是专心致志,以至于废寝忘食。也正是这种精神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书圣”。
王羲之十三岁那年,偶然在家里发现了父亲收藏的一本书法书,叫《说笔》,便偷偷阅读。父亲担心王羲之年轻,不能保密家传绝学,便要收回去,并且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眼含热泪跪下来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王羲之学习书法的热情打动了父亲,父亲答应了他的要求。
自此以后,王羲之练习书法更加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比画,时间长了,衣服都被手指磨破了。有一天,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假思索地用馍馍蘸着墨吃,还觉得很有味。当家人发现时,他已是满嘴墨黑了。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 “墨池”。它见证了王羲之的书法修炼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