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祜一直有灭掉吴国的心愿,在荆州做官时,就开始部署和训练军队,为有朝一日灭吴做准备。
公元276年十月,晋武帝封羊祜为征南大将军,此时羊祜的灭吴计划已经筹备了七年。晋军兵强马壮,吴国大将陆抗已经病死,吴国君主孙皓民心尽失,千载难逢的机会终于来了。于是羊祜上表晋武帝,请求立刻对吴国发起进攻。
晋武帝非常支持羊祜的建议,但很多大臣都表示反对。他们觉得当务之急应该先平定西北地区的鲜卑人叛乱,进攻吴国势必会分心。听到这种说法,晋武帝又忍不住犹豫起来。
羊祜坚决地再一次上表说明利害关系:平定鲜卑族叛乱和攻打吴国并不矛盾,如果一举击败吴国,鲜卑人势必不敢轻举妄动,边关反倒会平静下来。
无论羊祜怎样言之凿凿,晋武帝就是犹豫不决,朝中的大臣也难以被说服,羊祜悲伤地说:“上天送给我们这么好的灭吴机会,我们却白白放过,我们的子孙后代是会谴责我们的!”
公元278年,怀着对伐吴的耿耿心愿,病入膏肓的羊祜再一次上表晋武帝,请求伐吴。这次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但羊祜却身染重病。羊祜知道自己已经不行了,临终前举荐了大将杜预接替自己的职务。同年十一月,羊祜去世,他的继任者杜预在后来的灭吴计划中大显身手,也算替羊祜完成了心愿。
相关链接:
羊祜与堕泪碑
羊祜去世时,晋武帝身着素服放声大哭,因为天气寒冷,晋武帝的鼻涕眼泪都冻在了胡子上。荆州的百姓们听说羊祜的死讯后,纷纷前来吊唁送葬,连东吴的将士们也为这位仁义的晋国大将悲伤不已。羊祜去世两年后,晋军终于打败了东吴,晋武帝想起羊祜忍不住流下眼泪,说:“这都是羊祜的功劳啊!”为了纪念羊祜,老百姓们在羊祜生前最喜欢的岘山上立碑,年年祭祀。因为一看见羊祜的碑人们就忍不住落泪,这块碑也得了“堕泪碑”的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