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后,嵇康一直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公然反对司马氏。后来由于为朋友说了几句公道话,被朝廷抓住把柄,进了监狱。由于嵇康的名声如日中天,京师的三千太学生(6)联名上书朝廷,请求放了嵇康,并且想让嵇康来当他们的老师。此外,还有许多大家族子弟请求陪嵇康一起坐牢,抢着去和他做伴,还放出话来,如果不放嵇康,他们宁可不出监狱的门。但这些激烈的行为,都救不了嵇康的命。
公元262年夏,嵇康被朝廷判处死刑,执行地点在洛阳东市。
嵇康神态自若地坐在地上,平静地环视着身边林立的持刀刽子手,以及不远处坐在凉棚下的监斩官。刑场周围,三千太学生和数不清的百姓围在刑场边,鸦雀无声,人们都为嵇康担忧心痛。
嵇康抬起头看了看天色,行刑的时间还早,便说:“与其陪我受煎熬,不如听我最后再弹奏一曲吧!”
监斩官答应了,派人送来一张古雅的七弦琴。这是嵇康生命中最重要、最喜欢的一把琴;也是他卖了田地换来的珍宝;更是倾听他这么多年来心声的知音。
嵇康久久地盯着自己的琴,想到要和心爱的琴永别,便将琴轻轻地放在膝头,开始演奏起最喜欢的《广陵散》。嵇康双手轮番在琴弦弹奏,清越的琴音不断响起,时而迅猛像黄河波涛汹涌向前;时而又如低声倾诉人生无奈。在场的士兵、太学生和百姓,都被嵇康悠扬的琴音吸引住了,太学生们更是一边听一边流眼泪。弹奏完后,余韵久久不散。嵇康平静地抬起头,哀叹着说:“唉,只可惜,我死后《广陵散》就要绝迹人间了!”
说罢,嵇康从容地闭上了眼睛,结束了自己高贵而伟大的生命。
相关链接:
古代音阶:宫商角徵羽
中国古代的汉族音律只有五声音阶,从宫音开始到羽音,依次为:宫—商—角—徵—羽。以宫为音阶起点的是宫调式,意思是以宫作为乐曲旋律中最重要的居于核心地位的主音;以商为音阶起点的是商调式,意思是以商作为乐曲旋律中重要的居于核心地位的主音;其余依此类推。五声音阶就可以有五种主音不同的调式,不同的调式有不同的色彩,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这里说的就是徵调式和羽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