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七岁的时候,父亲得了疾病医治不及时去世了,华佗母子悲痛欲绝,设法把父亲安葬后,家中更是揭不开锅了。华佗的母亲就把华佗叫到跟前说:“儿呀!你父已死,我织布也没有本钱,今后咱们娘俩怎么生活呀?”华佗认真地想了一想说:“娘,不怕,城内药铺里的蔡医生是父亲的好友,我去求他收我做徒弟。学医,既能给人治病,又能养活娘,不行吗?”他娘听了满心欢喜,就给华佗洗洗脸换了件干净的衣服,让他去了。华佗拜了师傅,就跟蔡医生学医,不管是干杂活还是采草药,华佗都很勤快卖力,蔡医生很喜欢这个小徒弟。
有一天,师傅把华佗叫到跟前说:“你学医已经一年了,认识了不少药草,也懂了些药性,以后就跟你师兄抓药吧!”华佗十分乐意,就开始学习抓药。谁知师兄们欺负华佗年幼,铺子里只有一杆戥秤(33),你用过后我用,从不让华佗沾手。华佗想:若把这事告诉师傅,责怪起师兄,必然会闹得师兄弟之间不和,但不说又怎么学抓药呢?华佗看着师傅开单的数量,将师兄称好的药逐样都用手掂了掂,心里默默记着分量,等闲暇时再偷偷将自己掂量过的药草用戥秤称称,对证一下。就这样天长日久,手也练熟了。
最终,华佗抓药的窍门被师傅发现了,他见华佗竟不用戥秤,抓了就包,非常气愤,责备说:“我诚心教你,你却不长进,你知道药的分量拿错会药死人吗?”华佗笑笑说:“师傅,错不了,不信你称称看。”蔡医生拿过华佗包的药,逐一称了分量,跟自己开的分量分毫不差。再称几剂,依旧如此,心里暗暗称奇。后来一查问,才知道是华佗刻苦练习的结果,他激动地说:“能继承我的医学的人,必华佗也!”此后,便开始专心地教华佗望闻问切。华佗也从他那里学到了精湛的医术,成为一代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