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9年,大将军何进要诛杀专权的十常侍,请求董卓相助。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了,董卓立刻率兵入京。中途,何进改变了主意,命令董卓停止前进,可董卓根本不予理会,而是快马加鞭赶到京都洛阳城外驻扎观望形势。

一天,洛阳大火熊熊燃烧,董卓知道形势有变:何进已经被十常侍设计害死,而何进的部下袁绍等人正在攻打皇宫、诛杀宦官。董卓得到消息,十常侍之一的张让挟持汉少帝刘辩向洛阳北方逃窜。于是董卓立刻调动部队,在黄河边找到了小皇帝,名正言顺地入京了。

董卓急于入京,只带了三千骑兵,如何应对何进部下的千军万马?更糟糕的是,山东的鲍信、并州的丁原都应诏入京勤王。董卓若和他们硬拼,简直是以卵击石。

情急之下,董卓用了“瞒天过海”之计:他半夜安排随行军兵悄悄出城,第二天早晨敲锣打鼓地进城,让人误以为他的援军已到。这出戏演了十几天,果然奏效,所有人都以为董卓的千军万马抵达了洛阳。就这样,董卓为自己争取到了宝贵的喘息之机,并且顺利消灭了来自各方的反对力量,完全控制住了局势。

紧接着,董卓废掉皇帝刘辩,立刘协为汉献帝。刘协名为皇帝,实则是傀儡,董卓成了当朝的真正统治者。

相关链接:

皇帝打压朝臣的工具——宦官集团

我国历史上宦官专权最严重的三个朝代是东汉、唐朝和明朝。每到大臣权重、皇帝权轻的时代,皇帝就利用自己信任的宦官来打压朝臣,于是宦官专权应运而生。东汉中后期,继位的皇帝年龄普遍很小,需要太后垂帘听政。太后要执政,就要依靠外戚的势力,导致外戚势力逐渐庞大。等到小皇帝长大了想要亲政,就只能依靠身边的宦官一起除掉外戚,这就导致宦官势力强大,难以控制。东汉中后期一直都是在外戚和宦官轮流执政的血腥杀戮中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