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子陵能感动天,光武帝这个天子当然更动心,非要授予严子陵一个谏议大夫的官职辅佐自己。严子陵见刘秀太痴心,摆了摆手,甩了甩袖,大步离开了京城。
他回到浙江,在桐庐县境内的富春山下高高兴兴地种地,在富春江快快乐乐地钓鱼。同时,他还一边授徒一边写书,著有《老子论》《老子指归》两部文集。由于品学出众,他被后人尊称为“严子”。
在无忧无虑、无病无疾中,严子陵活到了八十岁。后来,他隐居的富春山又被称为“严陵山”,他在富春江垂钓的地方被称为“严陵濑(10)”。连他垂钓坐过的石头,也被冠以“严子陵钓鱼台”的美称。地在名在,千古千秋。
相关链接
严子陵钓台
严子陵钓台,位于浙江省桐庐县距城南15公里的富春山麓,是富春江上的主要风景区,因东汉严子陵隐居于此而得名。严子陵钓台由东台、西台、严先生祠、石坊、碑园、钓鱼岛、富春江小三峡等景点组成。
历代不少文化名人如李白、范仲淹、孟浩然、苏轼、陆游、李清照、朱熹等都来过钓台,并留下不少诗文佳作。1949年四月,毛泽东同志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一词中的“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就是用严子陵隐居垂钓富春江畔这件事,劝柳亚子先生留在北京参加筹建新中国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