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初年的时候,匈奴中有人投降了汉朝。汉武帝在和他们的谈话中知道了一点西域(20)的情况。他们说有一个月氏(21)国,被匈奴打败,向西逃去,定居在西域一带。他们跟匈奴有仇,想要复仇,但是没有人帮助他们。
汉武帝想,月氏在匈奴西边,汉朝如果能跟月氏联合起来,切断匈奴跟西域各国的联系,这不就等于切断了匈奴的右臂吗?于是他下了一道诏书,征求能干的人到月氏去联络。当时谁也不知道月氏国在哪儿,也不知道有多远,要担负这个任务,可得有很大的勇气。
有个年轻的郎中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首先应征,这个人就是张骞。有他一带头,别的人胆子也大了,有一百名勇士应征。有一个在长安的匈奴人叫堂邑父,也愿意跟张骞一块儿去寻找月氏国。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带着一百多人出发去寻找月氏国。但是要到月氏国,一定要经过匈奴占领的地界。张骞他们小心地走了几天,还是被匈奴兵发现了,全都做了俘虏。
匈奴人没有杀他们,只是派人把他们关押起来,这一关,就是十多年。
日子久了,匈奴对他们管得也不那么严了。张骞就跟堂邑父商量了一下,趁匈奴人不防备,骑上两匹快马逃了。他们一直向西跑了几十天,吃尽苦头,终于逃出了匈奴地界,但还是没找到月氏国,却闯进了另一个叫大宛的国家。
大宛和匈奴是近邻,当地人懂得匈奴话。张骞和堂邑父都会说匈奴话,交谈起来很方便。他们求见了大宛王,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个富饶强盛的大国,这会儿听到汉朝的使者到了,很欢迎他们,并且派人护送他们到康居,再由康居到了月氏国。
月氏被匈奴打败以后,迁到大夏附近建立了大月氏国,不想再跟匈奴作战了。大月氏国王听了张骞的话,一点儿也不感兴趣,但是因为张骞是汉朝的使者,大月氏国王还是很有礼貌地接待了他们。
张骞和堂邑父在大月氏住了一年多,还到大夏去了一次,看到了许多从未见过的东西。但是他们没能说服大月氏国共同对付匈奴,只好回去。经过匈奴地界,又被扣押了一段时间,幸好匈奴发生了内乱,他们才逃出来回到长安。
张骞在外面足足过了十三年才回来,汉武帝认为他立了大功,封他为太中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