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释之身为廷尉,不仅制定法律,还提倡依法治人,尤其不能以官吏的好恶随意惩治。他办事认真,连皇帝也不得不服。

有一次,汉文帝出行到了渭桥。忽然有一人从桥下跑出,惊动了御马。汉文帝大怒,急令卫士逮捕了这个人,交给张释之严惩。

张释之一问,那人说:“我远远看见皇帝陛下的御驾来了,急忙避让到桥下。过了一会儿,我以为御驾已经走了,就出来了,没想到刚好碰上了车马。”

张释之调查后认为情况属实,就向汉文帝面奏:“此人惊动了陛下的御马,应罚金四两。”

汉文帝听完后,大怒道:“这个人吓惊了我的御马,幸亏这匹马性情温和,若遇上其他马,还不伤了我!你身为廷尉,此人如此大罪,就仅仅罚金四两?”

张释之从容不迫地答道:“法是国家定的,不是哪一个人所定,天子和老百姓应共同遵行。就因为这个人冒犯了陛下,陛下就重重惩治,这是法不取信于民。况且,陛下方才抓住这人,当场杀了别人也无话可说。既然交给廷尉处置,就要依法量刑。廷尉是国家的执法官,就要一碗水端平。执法的人都不依法办事,那怎能治理好百姓呢?”

汉文帝听后沉思了一会儿,说:“你说得对,当廷尉就应该如此。”

不久,有一个人偷盗了高庙座前的玉环,被当场抓住。

汉文帝提倡以孝治天下,他的孝行也是很有名的。一听说有人偷到祖宗的供座上了,他十分生气,立刻让人把贼交给张释之严惩。张释之审完后,以盗窃皇室宗庙御物的罪名判那人死刑。

汉文帝知道后,很气愤地说:“人无道德竟到这种地步,胆大到敢偷先帝的神器。我让你这个廷尉审理,就是要治他一个灭族之罪。”在汉代,灭族之罪是最重的刑罚。汉文帝又接着说:“你不严惩,反以常法处理,这以后还怎么让人对高庙恭敬呢?”

张释之深知汉文帝最忌恨这种人,为了依法治人,他免冠顿首(10)地争辩说:“法是国家的根本,所犯之法要与所置之刑相等。现在有人偷了宗庙的器物,陛下就要灭族;若有人在皇陵上取了一抔土,陛下将如何治罪?按说盗皇陵土比盗宗庙器物罪还大。”汉文帝一听,顿时无言对答。

下朝后,汉文帝对薄太后讲了此事,母子俩都对张释之的秉公执法赞不绝口。

由于张释之为官正直,执法上下如一,得到了许多人的敬重。当时,朝中大臣如周亚夫、王恬等都敬重他的人格,并与之厚交。

相关链接

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指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汉朝推崇“黄老之学”,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到景帝后期,国家的粮仓丰盈起来,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都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盛世之一。也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