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与哥哥共同生活。汉文帝时,张释之花钱买了一个常侍郎的小官,侍奉皇帝。十年过去了,他还是原职,汉文帝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
张释之看这样下去没什么前途,就想辞职回乡。他感叹说:“干了这么多年,连买官欠哥哥的那点钱都还不了!”当时中郎将袁盎很了解他,知道他是个人才,就向汉文帝竭力荐举,才让他留下。
有一次汉文帝召见张释之,问他历代兴亡之事。张释之从容不迫地谈着秦朝之所以失天下、汉朝之所以得天下的原因。汉文帝听完十分吃惊,没想到这样一位人才却长期被埋没,于是拜他为谒者仆射(9)。从此,张释之在皇帝身边参与政事。
上林苑是汉代皇帝狩猎巡游的场所,这里养着许多动物供皇帝玩赏。一次,张释之陪汉文帝来上林苑。汉文帝详细地询问各种动物的情况,掌管上林苑的尉官回答不上来。这时,饲养老虎的一位民夫在旁边帮尉官回答上了,口齿还很利索。汉文帝听后说:“做官吏的都应这样才行!”当即下诏让这个民夫担任上林令,罢免原来的尉官。
张释之走上前问汉文帝:“陛下看绛侯周勃是怎样的人呢?”
“忠厚人!”
“东阳侯张相如呢?”
“也是忠厚人!”
张释之说:“周勃和张相如二人都是品德超群之人,两人言政事时话都说不利索,可二人都为汉朝立下了大功。看一个人怎么能光凭口齿利索、喋喋不休呢?秦朝就是不务实,任用了一批华而不实的书生,以致灭亡。今天陛下因民夫口才好就重用,臣恐怕此风一长,天下人都争着巧言狡辩,而不务实。”
汉文帝一听,觉得很有道理,就没让民夫升迁。
有一次,太子刘启与梁王刘揖乘车入朝,过司马门没有下车。汉宫规定:出入殿门和司马门都要下车,违者罚金。张释之追上太子和梁王,不让他们入殿门,并上奏汉文帝,请求惩治太子的过失。汉文帝要依法办事,其母薄太后却前来求情。汉文帝摘下帽子赔罪说:“怪我教育儿子不得法!”后来,薄太后让汉文帝下诏赦免太子,太子和梁王才得以进殿门。通过这件事,汉文帝对张释之更加敬重,觉得他是不畏权贵、以法执事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