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从小就刻苦学习,博览群书,先秦诸子百家的书籍无所不读。他酷爱文学,尤其喜爱战国末期诗人屈原的著作。公元前183年,贾谊才十八岁,就因能诵《诗经》《尚书》和撰著文章而闻名于家乡洛阳。

当时的河南郡守吴公,是原来秦朝名相李斯的同乡,又是李斯的学生。吴公了解到贾谊是一个学问渊博的优秀人才,对他非常器重,就把他召到自己门下。吴公也是个很有学问的人,贾谊在其门下学习,受到很大的教益。

公元前180年,高后吕雉去世,右丞相陈平、太尉周勃平定了诸吕之乱(7),迎立汉高祖刘邦的儿子代王刘恒为帝,就是汉文帝。第二年,即公元前179年,吴公因为政绩卓著被征召到中央政府,任命为廷尉。吴公没有忘记他的得意门生,就向汉文帝推荐说:“贾谊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是个年轻有为的人才。”汉文帝就把贾谊召到中央政府,任命为博士。从此,贾谊步入了政治活动的舞台。当时贾谊才二十一岁,在当时所有的博士中,他是最年轻的。

博士是一种备皇帝咨询的官员,每当汉文帝提出问题让博士们议论时,许多老先生都一时讲不出什么来,但是贾谊与众不同,因为他学识渊博,又敢想敢说,对文帝提出的问题总是对答如流,滔滔不绝,还说得有理有据。其他博士都认为贾谊说出了自己想说而说不出来的看法,非常佩服他的才能。汉文帝非常高兴,在一年时间里就把贾谊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之后,贾谊先后向朝廷提出了《论积贮疏》等著名建议,名动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