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人范雎做了秦国的宰相后,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意思就是对于比较远的敌人先和他交好;对于比较近的敌人就要对他进攻。秦昭襄王根据这个策略,首先攻打魏国,然后转向韩国。

公元前262年,秦国占领了韩国的野王,切断了上党郡和本土的联系。韩国国君在秦国大军的威逼下决定把上党献给秦国,上党郡守冯亭却不愿意,决定把上党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然后让赵国来和秦国对抗。

赵孝成王在平原君等大臣的支持下,决定接受上党的献地,并派平原君去接收城池。接收城池之后,自然还要考虑到防御的问题。赵孝成王问平原君:“接受上党的土地,秦军必定会派白起来进攻,我们能派谁抵御呢?”平原君说:“白起强悍,我们唯有勇猛善战的廉颇可以和他对抗了。”

赵孝成王听从了平原君赵胜的计谋,封冯亭为华阳君,派平原君去上党接收土地,同时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以防备秦军来攻。

秦国果然对赵国的做法不满意,决定出兵攻打赵国。秦国派出的将领是王龁(33),攻打的地方是上党。

赵孝成王连忙派廉颇去救援,还没赶到,上党就被秦军攻占了。王龁还想进攻长平,廉颇就带着大军守住阵地,让士兵们修筑堡垒,深挖壕沟,做好和秦军长期作战的准备。

王龁几次三番向赵军挑战,廉颇却死守阵地,就是不出兵交战。因为廉颇心里清楚,秦军是远道而来,他们之所以这么着急攻城,就是担心时间长了粮草供应不上。廉颇打的就是消耗秦军的实力,然后伺机攻打秦军的主意。

王龁没办法,派人回报秦昭襄王,问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范雎给秦昭襄王出主意,“要想打败赵国,必须把廉颇从长平调走,否则咱们没有胜算。”

“这调动大将可是赵国国君的事,咱们能有什么办法?”

范雎笑了笑,“咱们就用反间计(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