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名字叫作孔丘,他出生在鲁国陬(60)邑。他的父亲是一个武官,但是官位不高,而且在孔子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带着孔子搬到曲阜居住,把他抚养长大。

从乡下到曲阜这样一个大城市生活,对于新寡的母亲来说,压力十分巨大,但是她为了让孔子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在更好的环境中长大,还是坚持了下来。孔子也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从小他就很用功读书,尤其爱学礼节。他最常玩的游戏就是模仿古礼的礼节,学着大人祭天祭祖。

长大后,孔子六艺(61)精通,因为他十分崇拜周朝初年那位制礼作乐的周公,所以他对古礼特别熟悉。他在鲁国做过很多种官,有管理仓库的小吏,有管理牧业的小官,由于对工作十分认真,所以他无论做什么,总是能取得很好的成绩。就这样,不到三十岁,孔子就已经有了很响亮的名声。

三十五岁那年,比较欣赏孔子的鲁昭公被三个掌权大夫架空王权,赶出了鲁国,孔子没办法,只好另寻出路。于是,他就到齐国去找齐景公。齐景公听了他的政治主张,觉得很好,就想重用他,但是齐国的相国晏婴反对,孔子只好又返回鲁国。

公元前501年,身为司寇(62)的孔子陪同新上位的鲁定公去参加夹谷诸侯联盟会议。孔子表现出色,鲁国把之前被齐国侵占的三个城市给要了回来。鲁定公十分高兴,准备重用孔子。

谁知道齐国却担心有孔子这样的能人在鲁国,将来对齐国不利,就给鲁定公送了一班女乐去。鲁定公有了这班女乐,每天都沉迷享乐,再也不管国家政事了。孔子进谏,却惹得鲁定公不高兴,到后来一听孔子求见,直接就挥手不见了。

孔子很失望,他对那些跟着他学习的弟子们说道:“鲁国不适合我们待了,我们去其他国家吧!”就这样,孔子带着一干弟子离开了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