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真正面对困难时,发现并没那么可怕(1 / 1)

有的人在面临重重困难时,会在行动前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有的人在分析问题时会立刻找到解决办法,并且实施;而有的人则可能会在面对事情时头脑发热,错误判断事情的发展,甚至把事情的难度放大。比如,将工作中有些困难放大到难以逾越的位置,将生活中某些苦难放大到自己完全没法解决的位置。放大苦难的后果就是打击自身的士气,降低勇气值,消沉意志。

李杰刚刚进入一家报社工作,还是位实习记者。一次领导让他单独去采访某著名艺术家,李杰看了很多这位受访者的资料,越了解越不敢约出来采访。按照资料描述,这位艺术家脾气很差,不喜欢被采访,而且住在深山里,想要联系到他非常困难。

李杰寻求前辈帮助,前辈看了一眼受访者的资料,说:“比这难采访的人多了去了,你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

李杰受到鼓舞,第二天拿起行李箱就往山里跑去。找了许久,问了好几个村民才找到艺术家的房子。没想到的是,艺术家见到李杰后爽快地接受了采访邀请,原来这位艺术家沟通起来很随和。

生活中,有七成的恐惧是人类臆想出来的,因为内心的障碍或者害怕某些东西。这些障碍可能是怕被拒绝,怕因失败而被嘲笑、讥讽,害怕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实际上,困境不会永远存在,每个难题都有它的尽头。当你真正投入就会发现,其实事情并不困难,只是自己想的太多。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把驯养过的宠物放在没有人看守的院子里,即使它脖子上只拴着一根很细的绳子,它也不会逃脱。这是因为在宠物很小的时候,人们就开始用同样的绳子来拴住宠物。长期对绳子的恐惧,使得宠物已经忘记了自己长大的事实。

刘俊义被迫跟几十个人参加夏令营,从小被父母娇生惯养的他完全无法忍受夏令营的环境,吵闹着要回家。但是送他们过来的汽车早已经开走,队长组织大家分工劳动,刘俊义什么也不会,被大家嫌弃在一旁。吃饭时,他也被伙伴们排挤。

第二天,队长带着刘俊义去捡木柴、生火,刘俊义嫌弃地拿起队长递给他的木柴,两个人把木柴架好,队长拿起一小撮棉絮放在木头堆旁边,取出打火石递给刘俊义。

“试试看。”

“我不会。”刘俊义勉为其难地拿起打火石,开始生火。半个小时过去了,一簇小火苗也没有烧起来,刘俊义生气地说:“我就不信了,今天一定要打着火。”最后刘俊义终于在满头大汗之下,点着一小簇火苗。

“哈哈,看起来也不难。”

“既然这样,下次你跟我学着去采野果。”刘俊义听后爽快地答应了队长。

没对事情做出详细的了解,就开始感性地评判,这样很容易把事情的困难放大。这些心中的评判其实就是在试探性地跨越我们的理性,进而提高我们的恐惧值。面对困难,一个好的心态能够缓解因不熟悉而紧张的心理。心态不够好,再简单的事情都能被想象成难如登天的困难。

所以,能否战胜自己的秘诀不在于有多少优势,有多少准备,而在于心态好坏。要练出自我调节心态的能力,在即将面对害怕的事情时,马上调节自己的情绪。

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训练来帮助自己克服未知的恐惧。

首先,当我们认为自己完全不能胜任一件事情时,先坚持半个小时。因为只有在真正开始做时,我们才会知道事情有多困难。当我们体验过事物真实的面貌后,就能知道自己是否适合做这些。没准当我们开始尝试后,对未知的恐惧会转变成新鲜和好奇。

其次,我们可以在精力最充沛的时间里完成脑海里认为的最大的困难。精神充足时,人们的身体状态更好,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在行动时更加喜欢动脑子。反之,我们不要在情绪低落的状态下进行新的尝试,那会把不好的情绪带入新的尝试中,极易给新的体验造成不好的开端,甚至会让我们产生更深层次的厌恶和恐惧。保持充足精力的方式就是拥有充足的睡眠,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都要保证睡眠充足,以方便我们随时行动,避免产生拖延和逃避等心理。

最后,我们要在没有获得更好的回报时就果断地去行动,不要因为困难而放弃,不然我们将会永远停滞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