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会犯这样的错误,明明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却不想去做,反而去做些浪费时间的事情,结果我们一件事也没做好。于是我们转过头来开始抱怨社会不公平,抱怨自己资源贫乏,抱怨没有人愿意给自己一个好机会。
从前,有两个人去林中打猎,两个人合力击中了一只小鹿。一个人看见趴在地上挣扎的鹿对另一个人说:“鹿肉要烤着吃才好吃。”另一个人反驳道:“不,还是煮着最好吃,不然咬不动。”
“怎么会咬不动,这是小鹿,肉质很嫩。”两个人争论半天拿不定主意。这时候,丛林中路过一位登山者。两个人连忙拉着他询问:“你觉得这只鹿是煮着好,还是烤着好?”
路人看了看说:“哪里有小鹿?”两个人一回头才发现,在双方刚刚争论不休、研究做法时,完全没有注意到猎物已经挣脱并逃跑了。
如果两个人先把猎物绑好,回去再商量怎么解决,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或者提前商量好,行动时干脆利落,那样也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办事不力,往往都是这种不知事情轻重、不做任何计划的人酿下的后果。所以行动比起计划更加重要。我们要在寻找事物的关键点时,找到能够给自己加分的项目,并着重去做。
学生问老师:“为什么我总是做不好事情?”
老师看了看他,拿出几块石头放进玻璃杯中。老师说:“杯子满了吗?”
学生:“满了,再也放不下石头了。”
老师:“是吗?”老师从地上抓起一把泥土放进杯子,泥土顺着石头的缝隙渗进杯里。
老师:“这回呢?”
学生:“应该满了,杯子已经装不下任何东西了。”
老师拿出一瓶水一点一点倒进杯子中,只见泥土因为水分的渗透,往杯子里下降了几毫米,水也倒进去一部分。
老师:“你觉得这能说明什么?”
学生:“说明只要挤一挤总能装下东西,所以我要再多做些事情。”
老师:“不,你要先把大的物体放进去,再装其他的泥土、水。不然石头就再也放不进去了,做事情也是如此,你看。”老师拿起石头堆在杯子上面,发现石块怎么放也放不进去。
我们在做事情时,要分清轻重缓急,就像杯子中的一块大石头,先处理好它,才能在后面做一些小的事情。事实上,那些无法分清事情轻重缓急的人们,在做决策时分析问题的方法就是错误的。这里我们将生活中的事情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重要且紧急的事情。这类事情对你未来的事业、家庭等有多种影响,和你的生活有很大关联。当你发现这些事情出现在你的待办事项中而你的拖延症还在发作时,请立刻去做,否则只会错失良机,延误大事。
二是重要但不太紧急的事情。这类事情看上去很重要,却容易被人们找出拖延的理由,比如锻炼身体、保持良好作息、多看几本有价值的书、多和几个有价值的朋友交往等等。这些重要但是不紧急的事情很容易被拖延,这时候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做,去行动。早一点解决它们,才能把未来的生活安排好。
三是紧急但不太重要的事情。这类事情多是在浪费时间,但是我们却趋之若鹜。比如,你本来有一个重要的项目要做,但是朋友突然打电话让你今天去聚餐;你本来有一个完美的休息日,但是突然有人邀请你去参加无聊的聚会。这些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可以适当拒绝,先做好重要的事情,再去看看是否有闲暇时间做这类紧急但不太重要的事情。
四是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情。这类事情在生活中简直数不胜数,然而我们却热衷于此,比如毫无节制地吃东西、花大量时间看社交软件、看剧、发呆、和无聊的人聊天等等。这些事情既浪费时间又得不到任何回报,我们应该适当控制投入在这类事情上的时间,省下精力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总之,做事要有始有终,要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先去完成重要且紧急的事情,再去完成重要但不太紧急的事情,剩下的时间可以适当地分配给后两种事情。长期坚持下去,这套方法能帮我们提升自己的核心价值,甚至帮我们走上人生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