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玩上了核桃。我对核桃的印象,起初只停留在吃上,直到见到了不能吃的核桃,才知道原来核桃还可以玩儿。
人们最开始玩核桃,是为了强身健体,用它来代替保健球。揉核桃能延缓机体衰老,对心脑血管疾病和中风有很大的预防作用。本来是一件保健的事,慢慢地变成了文玩核桃。人们关注核桃,更多的是它的价值,一对纹理深刻清晰、品相相似、大小一致,重量相当的核桃,早已超出了核桃价值本身。如果经过多年把玩,再盘成老红色就更显得珍贵了。
曾经见过一个视频,那是一对不知道盘了多少年的老核桃,两只核桃在把玩时,发出碰撞的声音像两个玉石相撞发出的声音一样清脆响亮。有了“老物件”作标本,对于核桃就更加喜爱了,总是期望自己的核桃也能变得越来越老,越来越好。
文玩核桃起源于汉隋,流行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古往今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一不为有一对玲珑剔透的核桃而自豪。到了清末,手里有一对好核桃成了身价和品位的象征。当时京城曾有过这样的传言:“贝勒手上有三宝,扳指、核桃、笼中鸟。”每逢皇上或皇后诞辰,大臣们也会将自己精挑细选的核桃作为祝寿的贺礼,可见核桃早已不是核桃这样简单。
在今天,文玩核桃仍然很流行。下午的公园里,你细心观察,总能看到几位大叔、大爷,一边揉着核桃,一边聊天或下象棋。当核桃成为男人的爱好品,身为女人,对核桃怎么也爱不起来。
我不知道先生什么时候手里有了核桃。他玩得不专心、不专业,核桃品相也不好,所以也就没有注意。直到有一天,他的领导送了一对好核桃,我才发现核桃的好来。
那是一对狮子头,纹理清晰,配对完美,很压手,核桃放到手里就觉得什么都对了,这时,我才爱上了核桃,对它爱不释手。看书、看电影、喝茶的时候,也常常盘那对核桃。
先生玩品相不好的核桃时,走到哪里都玩,自从有了这对好核桃,他就舍不得了。因为,核桃皮虽然坚硬,但有时掉到地上,就会摔坏边角,导致好好的一对核桃废掉了。当然,可以再为另外一只好的核桃配对,但终究不比起初配的好了。
后来,他又得了一对不错的核桃,不过没有这对狮子头好,于是,他在外面玩那对不错核桃,回到家里再盘狮子头。终于有一天,意外还是发生了,那对品相稍差的核桃掉到了地上,被摔下来一块,这对核桃才算彻底废掉了。
我说:“你不是说可以配对吗?不如再去找一只差不多的。”
先生说:“太难了,要年头一样长,大小一样,纹理类似,去很多市场上专门配才能配得上。”这样一听,我也觉得很麻烦,于是,那对核桃从此彻底被冷落了,再也没有盘过它。
我曾经和先生讲过三毛的故事,先生十分感动,甚至还问过我,他如果先去,我会不会像三毛那样痴情。我的答案是不会。后来,我跟他说,如果我先去,希望你再找一位伴侣时,他拒绝了我。
他说:“我不希望再找一位伴侣,这太吓人,太痛苦了。在别人看来,这很可能是另外一种幸福和新鲜感,但在我看来,以后的岁月里只有天长地久的磨合,一粥一饭的磨合。我的人生和生活习惯,早就已经定性和定型,如果再为另外一个人而改变,这难道不是一种痛苦吗?”
我说:“可是,有了另外一半也就有了照顾你的人,应该是一种幸福。想要获得就总要有所取舍。”
先生表情略带恐惧地摇了摇头,不再说话。
我想,三毛也是如此吧。荷西去世后,身边有无数位男士追求她,她甚至与王洛宾成为“忘年交”,可是,她的那半核桃没了,无论她怎么努力,都很难再找到那只与自己相配的核桃。
我们总以为,婚姻可以有很多次选择的机会,这个人不合适,我们就离婚选择下一个。于是,离婚率越来越高,人们在婚姻里生活得也越来越不幸福。
其实,婚姻就像核桃,刚刚完成配对,并不那么合适,少不了磕磕碰碰,长时间的磨合,但最终,你们终会在你退我进中彼此成长,彼此成全。其实,在我看来,那些性格不合,没有共同语言,并不是婚姻里的大问题,因为每个人都不同,我们不能以自己的眼光要求别人和我们步调一致。
我和先生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他性格内向,我性格外向;他沉默寡言,我滔滔不绝;他朴实安静,我热烈奔放……无论从哪方面看,我们都应该是爱吵架的夫妻,可事实上,我们很少吵架。
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
我们本来就不一样,为什么要彼此一致?他有他的想法,我有我的看法,彼此欣赏,就好了啊!我再渴望浪漫,也不会向他要浪漫,而是会欣赏他的安静与朴实;我再渴望有人能与我对谈,也不会期望他变成一个滔滔不绝的人。
我不会想着改变他,他也不会想着改变我,我们各自安好,彼此成全。如果一定要有什么是相同的,那就是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婚姻的价值观,对于做人的准则,这些必须相同。这就像核桃的大小与框架,如果这些不一样,那么我们就不是彼此匹配的核桃,不管纹路多么相似,都不可能成功配对。
常常见到有人问:“我们性格不合适能在一起吗?”
性格不合适,真的是问题吗?如果自己的眼睛盯在性格上,盯在细枝末节上,大方向一定会出问题。而那些越是希望性格相同的人,越容易情路不顺。在婚姻里,我们要做到的并非委屈地去包容,而是“和”,“和了”,就没有委屈了,也无须包容了。
因此,与其与一个又一个核桃凑合、尝试,不如安安静静地等待属于自己的核桃。如果能够遇到有缘人,等多久都值得,如果此生注定等不来那个人,也不要将就凑合。当然,比等更重要的是,自己也要众里寻他千百度,让自己走出去,去结交更多的朋友。
不过,这与尝试、凑合并不同。一种是亲身体验,一种是做一个观察者,就像我们为核桃配对时,也需要去观察、去对比、去琢磨,它们到底合适不合适。
不轻易选择,不轻易放弃,这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也是对对的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