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有云:“千载奇逢,无如好书良友;一生清福,只在碗茗炉烟。”意思是说,人生最得意的收获是书和好友,人生中最大的清福就是喝茶和拜佛。
一个人最大的福报,在普通人看来是名与利,但南怀瑾先生说,比获得名利更大的福报是清福。
越是有钱人,有能力的人,越是难享清福。他们一刻也停不下来,即使人在休息,大脑也在时时思考。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当一个人不再思考时,与死亡又有什么区别?我的一位朋友整日抬头思考,埋头读书,在他看来,只有不断思考才能证明自己活着。不过,佛陀又说:“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当一个人欲望被灭掉,人们会觉得,这样的人与死人没有区别。事实上,灭掉欲望才能破除我执,感受到无欲无求带来的快乐。这并不是说,你一定要去穿破衣,吃粗茶淡饭,住茅屋草舍,而是没有了好坏观念,住在哪里都能从容自若。
众所周知,沉香贵如黄金,身为普通人的你我,哪里能消费得起。就算手有余货,也不过是心血**,偶尔燃之。多数时候,陪伴我们的是普通、日常能消费得起的物品。如果我们不幸被欲望吞噬,追求高价沉香,那么我们连品檀香的愉快也失去了。
破除我执,不是不让人去追求更高更好的一切,而是追求不到的时候,是否能享受清闲的一刻,而不是心心念念地整天想着得到。
在今天,主要是眼睛的社会,我们看手机、看电脑、看电影……眼睛使用的频率次数太多。当某一个五官释放太多能量时,其他的感官就极少得到滋养。在古代,古人会滋养五官,人们听曲养耳,闻香养鼻,赏花养眼,吃食养口,闭目养心。
忘记了谁说过一段自己的经历,有一次,他不看电视,不玩手机地吃了一碗米饭,细嚼之后,发现米饭是酸的,而馒头,则品出了甜味儿。试问,我们多久没有好好地吃一顿饭了?米饭是不是酸的呢?
在许多文章中,经常会看到关于时间管理类的文章,在时间管理方法上,很多人更趋向于听着英语做家务;吃饭时听课。这些方法确实节省了时间,但也让人们的心神变得不宁。
有句话叫:“魂不守神。”当一个人一心二用,比如做某件事的时候顺手做做家务,看似节省了时间,但时间一久,一定会魂不守神,慢慢地,你身体的心神会不知归向何处。
我们常常前一秒决定要做一件事,后一秒便忘记上一秒的事;我们好像在听音乐,突然就断片儿了;我们人在工作,心却想着晚上吃什么……
许多意外就是在忘记的空档儿、断片儿时发生的,等反应过来时,悲剧已然发生。人为什么要静坐,为什么要放下,为什么要闭目养神?
其实,就是为了让跑走的、不知如何安放的灵魂回到身体内。静坐、闭目养神固然好,但许多人并不能真正静下心来,去完成这样一件事。因此,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的觉知,让自己的意识和心神统一起来。
吃苹果时看电影,苹果不会那么甜;吃香蕉时听音乐,听音乐也不会有多感动;喝水时聊天,也忽视了水也有它的味道……心神的统一,就是吃饭时,就好好地品味一碗饭;吃水果时,就好好地品尝水果的香甜。
在五官中,鼻子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部分。我们嘴可以吃,眼睛可以看,耳朵可以听,唯独鼻子,却极少去养一养它。许多时候,它只是分辨事物香臭的一个器官,所有的味道都是被动入鼻。我们即使使用了香水,往往也不是为了调养身心,而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品位。因此,在五官中,我们应该将鼻子重视起来。
有一年春天,不知为何很想吃酸的,于是,立刻去菜市场买了菠萝回来。当菠萝腌好入盘,香气扑鼻而来。我一边写作,一边闻着香气吃着菠萝,心情突然很愉悦。因为想吃酸的,便眼大肚子小地还买了一个未削皮的。等那个切好的吃完后,未削皮的怎么也吃不下了。
那菠萝在客厅里放了好几天,越来越香,我就这样伴着菠萝香写作,写得又快又好。有一天晚上,菠萝的香气缓缓飘进卧室,先生深吸一口气说:“伴着菠萝香入睡,真是一种享受。”
此后,先生十分喜欢购买青皮菠萝,不为吃,只为闻香。桃子、香蕉、苹果等,一切有香气的水果,他常常买回家放在卧室和客厅,让香气充满每一个角落。
在《甄嬛传》里,细心毒辣的皇后怕后宫中有人用香害她,从不使用任何香料。但她住的寝宫里,一定有水果。
在古代,古人为了闻香,也会将当下时令水果摆放到各个角落,不吃,只为闻香。在他们看来,香能沟通三界,与三维之外的世界产生联系,因为有了香气,看不见的正气、阳气才能被调节回来。
现在的人越来越宅,缺乏运动的我们,身体早已虚弱不堪。前些年流行亚健康,专门指都市中的白领。当我们坐进办公室,人人亚健康时,原来的亚健康“患者”,不知道有多健康了。
今天的我们,身体越来越差。长久地不运动,宅在家中,晚睡餐起,正气和阳气就不能升起来。而香,具有扶持正气的功效。周末不想出门,也不想运动时,燃一炷香,或者插一枝花,抑或闻一闻果香,都能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愉悦,让正气慢慢恢复过来。
不知道什么时候,北方的雨水越来越多了。从小在北方长大的我,无法接受潮湿闷热的空气。每次阴天下雨,心肺都会隐隐不舒服。此时,我会点燃一炷香,让整个空间变得不那么潮湿沉重。等祛除完阴湿,恢复好自己,再坐下来静心写作。
陈虻说:“不要在生活中寻找你要的东西,而要努力感受生活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每个人都说,要好好地爱自己。爱自己的方式是什么?穿高档衣服,吃美味的晚餐,戴有品位的首饰……这些都不是对自己好,一点也不是。真正地对自己好,是回归自己,感受身心的疲惫、痛痒,好好地保养,滋养。
站在道家的角度,每个人先天的精气神是有定数的,消耗得越多,人就越容易衰老。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它消耗得少一点儿,省着用。平时保养它、关爱它,人才能活得有质量。
一个人活得有没有质量,与金钱无关,因为金钱买不来身心舒畅。真正的高级,是身心灵的愉悦程度。你可能会说,我身体挺健康,可因为没有钱,所以我不会感受到愉悦,只会感受到压力和痛苦。
人之所以是人,不是神仙,不是佛陀,就是因为还没有大圆满。既然不圆满,人生就总会有缺憾。如果你不因身体健康而愉悦,那么将来就算你有了钱,也会因为别人比你更有钱而难过。
庄子说:“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我愿意做一个无能者,常常开心,吃饱就行。假如,还有能力赚来一炷香、一只菠萝,也会感恩上苍待我不薄。
无香不写字,细嗅,香无处不在。